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基于系统理论的水家电产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7:52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江河湖海受到严重污染,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水已经很少能够直接饮用;人们日常所饮用的自来水,由于二次污染及其自身在处理过程中遗留的消毒剂副产物、有机物等已无法满足人们日常饮用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催生了水家电市场的一片繁荣,虽然目前水家电产品琳琅满目,但产品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的特色在于将系统理论结合工业产品设计,主要分析了如何对新兴水家电产品进行设计研究。 第二章主要对水家电产品的概念与分类、产品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将系统理论导入水家电产品设计与利用系统理论对水家电产品进行设计研究的作用与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探讨基于系统理论的水家电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式;第三部分主要探讨研究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水家电产品设计的框架并进一步对框架中的各要素结合水家电产品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运用系统化研究框架与要素对水家电产品设计趋势分析;第四章理论联系实际,在前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无锡市场净水器进行个案的设计研究,以验证前文研究成果;结语指出自己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中的局限与展望。 通过此次研究,指出水家电产品设计不能孤立盲目的只关注技术或者产品的外观,而要把水家电产品看成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对产品系统要素进行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适应环境等需求的产品,最终达到人—产品—环境的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B472;N941
【图文】:

工艺图,工艺,健康饮用水,市场容量


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报道,在我国 21 世纪十大产业中,制水产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吸引着众多商家蜂拥而至。,我国健康饮用水的市场容量巨大。2005 年中需求也将达到 1500 亿。水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渐重视,人一个新的产业,其市场前景和市场潜力是不言限。今后,任何与饮水有关的商业都代表着可几年市场上的最大亮点。生活与饮用水的需求琳琅满目,但真正适用消费者需求的水家电并看待产品设计,错把外形设计当作工业设计,消费者、环境进行分析,导致大笔资金投入却图 1-1 传统自来水处理工艺

饮水机,二次污染


其中吸附(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和精滤是去除水中有机物、异嗅、色度的主要手客观存在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净水器的出水水质。二、水家电产品概念起源由于水污染的持续恶化,目前人们工作与生活场所依赖较多的桶装水却没能担当起“放”的角色。越来越多的“黑心桶”、“黑心水”事件被新闻媒体和技术监督部门曝光,继水之后,饮用水市场又兴起了各种各样的饮水方式,如矿化水、离子水等各类功能性饮式,但由于过度宣传和违规操作坑害消费者,于是遭到卫生部的封杀。功能水遭封杀,水不安全,为直饮机饮水方式的大行其道开辟了市场商机。以直饮机为标识,敏感的业士迅速萌生了“水家电”的概念[14]。1.2 水家电产品分类目前,从功能上来分水家电产品主要有饮水机、净水器、纯水机、软水机、预过滤器、水壶等。饮水机是通过电能来加热或制冷饮用水的一种装置,最早诞生于美国,80 年代进入中国。取的水温分为单冷饮水机、单热饮水机、冷热饮水机;按结构形式分为立式饮水机、台水机等。(如图 2-1)

净水器,净水


其中吸附(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和精滤是去除水中有机物、异嗅、色度的主要手客观存在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净水器的出水水质。二、水家电产品概念起源由于水污染的持续恶化,目前人们工作与生活场所依赖较多的桶装水却没能担当起“放”的角色。越来越多的“黑心桶”、“黑心水”事件被新闻媒体和技术监督部门曝光,继水之后,饮用水市场又兴起了各种各样的饮水方式,如矿化水、离子水等各类功能性饮式,但由于过度宣传和违规操作坑害消费者,于是遭到卫生部的封杀。功能水遭封杀,水不安全,为直饮机饮水方式的大行其道开辟了市场商机。以直饮机为标识,敏感的业士迅速萌生了“水家电”的概念[14]。1.2 水家电产品分类目前,从功能上来分水家电产品主要有饮水机、净水器、纯水机、软水机、预过滤器、水壶等。饮水机是通过电能来加热或制冷饮用水的一种装置,最早诞生于美国,80 年代进入中国。取的水温分为单冷饮水机、单热饮水机、冷热饮水机;按结构形式分为立式饮水机、台水机等。(如图 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斌;张宇红;;家电产品设计中的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新概念[J];包装世界;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奇奇;河南省乡镇级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4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804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