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西坡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特征及固碳潜力
发布时间:2021-06-16 18:22
土壤碳库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主要包括土壤有机碳(SOC)库和无机碳(SIC)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西坡山前地带三种主要草地类型为对象,研究了干旱荒漠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探讨了沿海拔梯度草地潜在演替状态下土壤碳的变化特点,分析了放牧与封育对山地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土壤碳的影响和草地的固碳速率以及固碳潜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海拔的增加,草地由草原化荒漠逐渐演变为山地草原,植被从灌木向草本转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逐渐增加,表现为: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土壤无机碳、全碳含量和密度随海拔增加先逐渐增加随后明显降低,表现为:山地草原(1960m)>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在各植被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随土壤剖面的加深而减少,土壤无机碳、全碳含量和密度表现相反变化趋势。(2)土壤有机碳、全碳与年均温、年降水量、植被盖度、生物量以及土壤pH、容重、全氮、全磷和速效氮都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无机碳与年均温、年降水量以及土壤容重、全氮、全磷、速效磷显著相关,与植被盖度...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2.2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
1.2.3 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关系
1.2.4 围封对土壤碳的影响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贺兰山西坡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特征
2.1 研究区与方法
2.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2 样地设置
2.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含量特征
2.2.2 土壤碳与土壤、植被及气候因素的关系
2.2.3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密度
2.2.4 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土壤碳潜在损失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特征
2.3.2 气候、植被和土壤特征对土壤碳的影响
2.3.3 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土壤碳潜在损失分析
第三章 围封与放牧对草地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3.1 研究区和方法
3.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3.1.2 样地设置
3.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围封与放牧对植被的影响
3.2.2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3.2.3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碳密度影响
3.2.4 长期围封对土壤固碳速率及固碳潜力影响
3.3 讨论
3.3.1 围封与放牧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3.3.2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3.3.3 长期围封对土壤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参与课题
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比较[J]. 刘晓琴,吴启华,李红琴,毛绍娟,李英年. 冰川冻土. 2013(04)
[2]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J]. 朱凌宇,潘剑君,张威. 环境科学. 2013(02)
[3]围封对草地地下碳储量影响的研究[J]. 希吉勒,赵萌莉,王静,何晓蕾,额尔敦花.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03)
[4]伊犁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分布[J]. 孙慧兰,李卫红,杨余辉,杨玉海. 地理科学. 2012(05)
[5]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刘伟,程积民,高阳,程杰,梁万鹏. 土壤学报. 2012(01)
[6]典型草原不同围封年限植被-土壤系统碳氮贮量的变化[J]. 敖伊敏,焦燕,徐柱.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0)
[7]我国东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J]. 祖元刚,李冉,王文杰,苏冬雪,王莹,邱岭. 生态学报. 2011(18)
[8]长期封育对不同类型草地碳贮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影响[J]. 何念鹏,韩兴国,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11(15)
[9]庐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分布特征[J]. 杜有新,吴从建,周赛霞,黄良,韩世明,徐雪峰,丁园.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10]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J]. 刘伟,程积民,陈芙蓉,高阳. 草地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23356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1.2.2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
1.2.3 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关系
1.2.4 围封对土壤碳的影响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贺兰山西坡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特征
2.1 研究区与方法
2.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2 样地设置
2.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含量特征
2.2.2 土壤碳与土壤、植被及气候因素的关系
2.2.3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密度
2.2.4 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土壤碳潜在损失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特征
2.3.2 气候、植被和土壤特征对土壤碳的影响
2.3.3 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土壤碳潜在损失分析
第三章 围封与放牧对草地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3.1 研究区和方法
3.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3.1.2 样地设置
3.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围封与放牧对植被的影响
3.2.2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3.2.3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碳密度影响
3.2.4 长期围封对土壤固碳速率及固碳潜力影响
3.3 讨论
3.3.1 围封与放牧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3.3.2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3.3.3 长期围封对土壤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参与课题
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比较[J]. 刘晓琴,吴启华,李红琴,毛绍娟,李英年. 冰川冻土. 2013(04)
[2]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J]. 朱凌宇,潘剑君,张威. 环境科学. 2013(02)
[3]围封对草地地下碳储量影响的研究[J]. 希吉勒,赵萌莉,王静,何晓蕾,额尔敦花.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03)
[4]伊犁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分布[J]. 孙慧兰,李卫红,杨余辉,杨玉海. 地理科学. 2012(05)
[5]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刘伟,程积民,高阳,程杰,梁万鹏. 土壤学报. 2012(01)
[6]典型草原不同围封年限植被-土壤系统碳氮贮量的变化[J]. 敖伊敏,焦燕,徐柱.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0)
[7]我国东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J]. 祖元刚,李冉,王文杰,苏冬雪,王莹,邱岭. 生态学报. 2011(18)
[8]长期封育对不同类型草地碳贮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影响[J]. 何念鹏,韩兴国,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11(15)
[9]庐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分布特征[J]. 杜有新,吴从建,周赛霞,黄良,韩世明,徐雪峰,丁园.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7)
[10]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J]. 刘伟,程积民,陈芙蓉,高阳. 草地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233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3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