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静态结构分析及动态演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静态结构分析及动态演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工业化 生态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 协同演化
【摘要】: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对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建筑业的工业化改革迫在眉睫。但目前,国内仅有万科、远大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正在尝试建筑工业化的大规模推广。建筑工业化在市场扩张过程中阻力重重,一些学者认为其中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于整个建筑产业链上相关参与方对建筑工业化信心和认知的缺乏。我国工业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发展面临着众多困境。究其根本原因,企业缺乏宏观视角去认知产业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发展规律,也缺乏微观视角去认知自身在建筑工业化系统中的结构位置和优劣势,造成战略判断不准确、管理模式混乱等现象。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化产业系统,让参与主体找到各自准确的结构位置、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是推进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本研究以自然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从全新视角定义了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及其中的种群、群落等要素。基于我国现实产业背景构建了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并阐述了理想状态下该产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其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该系统静态截面中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数据来源于对典型工业化建设项目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UCINET软件量化该生态系统整体网和个体网特征、明确各种群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位置以及种群之间的联系情况。最终从信息流通和资源掌控两个角度识别网络的核心种群和次核心种群。然后,在对生态系统演化段位划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通过运用Logistic模型量化系统宏观层面的演化过程;在微观层面,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模拟系统内重要种群的协同演化趋势。最后,结合我国现实政策环境、系统静态截面分析和动态演化结论,为我国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政策路径建议。本文研究的问题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课题。在理论层面重新构建了产业系统结构;在实践层面,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建筑工业化参与方深入理解建筑工业化项目系统结构,实现各方协同发展和项目利益最大化。在管理层面,深入揭示我国建筑工业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和产业演化规律,对我国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和政策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92;TU7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新新;赵永生;;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激励政策剖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李彪奇;张慧玉;;建筑产业化发展体系的创新[J];中外建筑;2015年10期
3 李登龙;彭明先;冯贵情;陈波;;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四川建筑;2014年04期
4 纪颖波;李晓桐;;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J];施工企业管理;2014年05期
5 李志飚;;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几个问题[J];浙江建筑;2014年03期
6 乔为国;;新兴产业启动条件与政策设计初探——基于工业化住宅产业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5期
7 姜鑫;;基于“结构洞”视角的组织社会网络内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1期
8 李军;李燕燕;李明涛;;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1期
9 杜文涛;高乔明;陆彦;张静;;住宅产业化企业战略联盟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东卫;;住宅工业化建筑体系与内装集成技术的研究[J];住宅产业;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婷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高颖;住宅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技术及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孟刚;建筑产业化技术与系统综合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1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118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