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法出版物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9-12-04 00:11
【摘要】:合法有效的鉴定结论既是"扫黄打非"相关案件的核心证据,也是人民法院审理相关行政诉讼案件时的判案依据。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版权市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非法出版物鉴定工作成效显著。同时,在鉴定工作中还存在着概念混淆、程序不规范、鉴定依据把握不准等问题。本文结合非法出版物鉴定工作实践,提出加强鉴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鉴定业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嘉路;警惕非法出版物制造混乱[J];中国图书评论;1998年03期
2 郑文;北京文化市场非法出版物令人忧[J];检察风云;1999年03期
3 郑雯;非法出版物困扰京城文化市场[J];记者观察;1999年01期
4 周一苇;警惕学校成为非法教辅读物重灾区[J];出版参考;2001年12期
5 ;非法出版物《招生专刊》被查处[J];传媒;2002年02期
6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纪士俊等假冒中国农学会名义出版的小16开《中国农村小康科技》列为非法出版物[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9期
7 ;19种非法报纸被查处[J];传媒;2005年04期
8 ;“反盗版百日行R铡笔諂s非法出版物逾3300,
本文编号:2569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56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