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时代电子书籍的存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23 09:14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把传统媒体赶进博物馆”有人这样认为。消费多元化的需求正在对书籍设计的媒介载体进行更多样化的变革,而丰富的资讯渠道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现在,电子书籍已连同传统书籍、广播、电视、手机一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桥梁,我们的阅读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伴随着电脑和网络的诞生,人类步入了网络时代,书籍形态的家族中又添加了新的形态---“电子书籍”,丰富了书籍设计的形式。由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在传播和使用上的优越性日趋明显,对于书籍设计的历史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现在对于电子书籍的认识人们没有形成一致,在概念和形式上众说纷纭,同时对于电子书籍的归属性,学术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电子读物和生活中出现的多种形态的电子阅览器,究竟那些才是电子书籍,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我试图通过几年来对电子书籍的认识,对其进行归纳与分类,对电子书籍的物理属性、精神属性进行分析。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运用的基本概念;在第一章节,针对电子书籍产生的时代背景,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研究了电子书籍存在的原因。...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网》源于网络
现在,光盘电子书籍逐步脱离了与纸质捆绑销售的形式,而是单独的作为光盘书籍销售。像现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购买到的《四著》、《金庸全集》、《世界文明的历史》、《电算机的运用》等图书,我们在书店都可以购光盘形态的书籍。这种电子光盘书籍存在的已经很长,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光盘电子书市场正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发展,在我们生已经被广泛使用和接纳。由于它必须借助电能阅读,不能脱离电脑让人们使用,在未来被其它形式的电子书籍样式所取代。书籍存在的主要形态。通常应用各种阅读器
图 2-1 《中国名著 3300》 源于网络脑才必将2.2.2 网络电子书籍网络电子书籍(图 2-2),是现阶段电子软件,将符合格式的电子书籍下载到 PC 机上,用显示器阅读。常见的阅读软件有Adobe 公司的 Acrobat Reader、华康公司的DynaDoc,以及超星公司的 Ssreader 和北大方正的 Apabi 等。这些阅读软件制作的电子书籍能够保证纸质书籍原来的版式和色彩,又增加了声音、视频和动画,受到作者、网络出版社和读者的亲睐。这种通过网络发行的电子书籍,具备了书籍的精神属性,但是其物质属性被转嫁在电脑上,与传统书籍的的物理属性在形态上相差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J]. 周蔚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2)
[2]关于电子书的概念及其发展[J]. 高峰. 沧桑. 2006(05)
[3]电子书:让纸媒下岗?[J]. 李磊. 商业文化. 2006(15)
[4]e-Book的现状及未来研究[J]. 何洪武. 图书馆学刊. 2006(03)
[5]从纸质到电子,从e-book到彩e[J]. 刘海平. 中国出版. 2005(08)
[6]美国电子书籍的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J]. 赵萍.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06)
[7]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利弊[J]. 赵娟.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2)
[8]文献载体与书籍制度的大变革[J]. 何晓蓉.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0(05)
本文编号:2994961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上网》源于网络
现在,光盘电子书籍逐步脱离了与纸质捆绑销售的形式,而是单独的作为光盘书籍销售。像现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购买到的《四著》、《金庸全集》、《世界文明的历史》、《电算机的运用》等图书,我们在书店都可以购光盘形态的书籍。这种电子光盘书籍存在的已经很长,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光盘电子书市场正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发展,在我们生已经被广泛使用和接纳。由于它必须借助电能阅读,不能脱离电脑让人们使用,在未来被其它形式的电子书籍样式所取代。书籍存在的主要形态。通常应用各种阅读器
图 2-1 《中国名著 3300》 源于网络脑才必将2.2.2 网络电子书籍网络电子书籍(图 2-2),是现阶段电子软件,将符合格式的电子书籍下载到 PC 机上,用显示器阅读。常见的阅读软件有Adobe 公司的 Acrobat Reader、华康公司的DynaDoc,以及超星公司的 Ssreader 和北大方正的 Apabi 等。这些阅读软件制作的电子书籍能够保证纸质书籍原来的版式和色彩,又增加了声音、视频和动画,受到作者、网络出版社和读者的亲睐。这种通过网络发行的电子书籍,具备了书籍的精神属性,但是其物质属性被转嫁在电脑上,与传统书籍的的物理属性在形态上相差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J]. 周蔚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02)
[2]关于电子书的概念及其发展[J]. 高峰. 沧桑. 2006(05)
[3]电子书:让纸媒下岗?[J]. 李磊. 商业文化. 2006(15)
[4]e-Book的现状及未来研究[J]. 何洪武. 图书馆学刊. 2006(03)
[5]从纸质到电子,从e-book到彩e[J]. 刘海平. 中国出版. 2005(08)
[6]美国电子书籍的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J]. 赵萍.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06)
[7]浅析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利弊[J]. 赵娟.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2)
[8]文献载体与书籍制度的大变革[J]. 何晓蓉.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0(05)
本文编号:2994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99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