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高第与《格致汇编》的医学传播
发布时间:2021-11-18 18:34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本科学期刊,在中国近代科学普及与传播上起到重要作用。舒高第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著名科技翻译家,他翻译多篇医学论著,介绍近代西方的医学知识,为近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来源】:科技传播. 2020,12(1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格致汇编》封面
《论呼吸气》是舒高第在《格致汇编》的最后一篇文章(图2),也是最长的一文。全文约2 000字。该文描述了气管与肺的构造,论述了呼吸的原理、作用。文章最大特点是包含大量详细的科学数据。比如每分钟呼吸次数,呼吸气体的体积,对于不同个体,比如壮年男子、妇女儿童等单位时间内所需呼吸的空气体积等数据都极为详尽,是一篇典型的科学论文。文章介绍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呼吸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并认识到不同个体,不同身体状况下,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比例变化。还指出肺中呼出气体中水气的含量。指出了呼吸是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交换。论述了人体呼吸次数的算法。并对西方听诊法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不同呼吸声所对应的病症。文章中一些科学名词术语的运用与传播值得重视,比如“炭养(二)气”(CO2)、“养气”(O2)都是中国最早的名词科学术语。对中国近现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文章都是译文,《论舌》《论呼吸气》两文都注明了是“自西国内科书译出”。《论脉》《论脉》(续)虽然未注明文章出处,但注明了“舒高第口译”,说明也是译文。舒高第自小在美国学习,中文写作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他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口译人员,他在《格致汇编》上发表的4篇文章中,3篇是口译(笔译者未署名,不详)。中国近代科技翻译多采取口译加笔译的方式,这实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主要是因为口译者中文书写水平还不够好。这种翻译方式明显存在不足,即笔译人员与口译者之间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可能导致译文偏离原文。但舒高第作为一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翻译家,他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翻译方面的不足。比如有学者认为《论呼吸气》一文对“闻症筒”听法的精妙之处描写非常传神[5]。之所以如此,因为舒高第是呼吸方面的专家,其本人的医学学位论文题目就是肺结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代第一位留美医学博士舒高第[J]. 汪常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02)
[2]《化学卫生论》的解读及其现代意义[J]. 季鸿崑.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6(01)
[3]《格致汇编》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在清末的传播[J]. 王扬宗. 中国科技史料. 1996(01)
硕士论文
[1]《格致汇编》的编者与作者群体[D]. 王强.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3400
【文章来源】:科技传播. 2020,12(1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格致汇编》封面
《论呼吸气》是舒高第在《格致汇编》的最后一篇文章(图2),也是最长的一文。全文约2 000字。该文描述了气管与肺的构造,论述了呼吸的原理、作用。文章最大特点是包含大量详细的科学数据。比如每分钟呼吸次数,呼吸气体的体积,对于不同个体,比如壮年男子、妇女儿童等单位时间内所需呼吸的空气体积等数据都极为详尽,是一篇典型的科学论文。文章介绍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呼吸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并认识到不同个体,不同身体状况下,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比例变化。还指出肺中呼出气体中水气的含量。指出了呼吸是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交换。论述了人体呼吸次数的算法。并对西方听诊法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不同呼吸声所对应的病症。文章中一些科学名词术语的运用与传播值得重视,比如“炭养(二)气”(CO2)、“养气”(O2)都是中国最早的名词科学术语。对中国近现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文章都是译文,《论舌》《论呼吸气》两文都注明了是“自西国内科书译出”。《论脉》《论脉》(续)虽然未注明文章出处,但注明了“舒高第口译”,说明也是译文。舒高第自小在美国学习,中文写作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他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口译人员,他在《格致汇编》上发表的4篇文章中,3篇是口译(笔译者未署名,不详)。中国近代科技翻译多采取口译加笔译的方式,这实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主要是因为口译者中文书写水平还不够好。这种翻译方式明显存在不足,即笔译人员与口译者之间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可能导致译文偏离原文。但舒高第作为一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翻译家,他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翻译方面的不足。比如有学者认为《论呼吸气》一文对“闻症筒”听法的精妙之处描写非常传神[5]。之所以如此,因为舒高第是呼吸方面的专家,其本人的医学学位论文题目就是肺结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代第一位留美医学博士舒高第[J]. 汪常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8(02)
[2]《化学卫生论》的解读及其现代意义[J]. 季鸿崑.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6(01)
[3]《格致汇编》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在清末的传播[J]. 王扬宗. 中国科技史料. 1996(01)
硕士论文
[1]《格致汇编》的编者与作者群体[D]. 王强.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3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50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