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发布时间:2017-10-17 04:29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内民主 实践 经验


【摘要】: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出发,通过深入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内涵,力图对这一时期党内民主的实践及其经验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为引言,对写作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个部分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观点、党内民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功能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个部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主客观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民主的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等构成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观环境、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的社会条件和国外的形势则构成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客观环境等观点。第四个部分根据党内民主的定义,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归纳为五个方面,并进行了详细叙述:一是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加强和完善,二是党内民主监督体系的建设,三是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四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五是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提出。第五部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主要有五条经验:必须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以提升执政能力为目标找准党内民主建设的方向;以正确的政治路线为依托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性;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载体增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度;以制度刚性为保障使党内民主建设常态化。最后,结语中进一步阐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价值作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内民主 实践 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4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1 研究的背景8
  • 1.2 研究的意义8-9
  • 2 研究综述9-12
  • 2.1 关于党内民主的研究9-11
  • 2.2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研究11-12
  • 3 研究的方法12
  • 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2-14
  • 1 党内民主的理论分析14-19
  •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观点14-15
  • 1.2 党内民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15-16
  • 1.3 党内民主的基本功能16-19
  •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主客观环境19-24
  • 2.1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积累和铺垫19-22
  • 2.2 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新要求22
  • 2.3 国内外政治氛围对党内民主建设的促动22-24
  •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24-32
  • 3.1 民主集中制的加强和完善24-26
  • 3.2 民主监督体系的建设26-28
  • 3.2.1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立26-27
  • 3.2.2 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成立27
  • 3.2.3 党员监督作用的发挥27-28
  • 3.3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28-30
  • 3.4 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30
  • 3.5 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提出30-32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32-38
  • 4.1 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32-33
  • 4.2 以提升执政能力为目标找准党内民主建设的方向33-34
  • 4.3 以正确的政治路线为依托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性34-35
  • 4.4 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载体增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度35-36
  • 4.5 以制度刚性为保障使党内民主建设常态化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在学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启愿;浅论党内民主建设的几个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3年10期

2 刘红梅;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课题[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吴珍;;对强化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J];兵团建设;2003年04期

4 贾松青;;以发展党内民主为突破口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4年07期

5 李中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01期

6 崔裕蒙;论党内民主程序建设[J];岭南学刊;2004年01期

7 哈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发展党内民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黄宇,樊继来;激活和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内民主的关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年03期

9 赵金鹏,成伟;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调查与思考[J];东岳论丛;2004年02期

10 徐萍;党内监督与党内民主[J];当代贵州;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梨;;对执政条件下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海新;;执政能力的关键:党内民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贾松青;;以发展党内民主为突破口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思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5 陈蔚;;“党内民主”价值的多重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刘邦凡;焦瑞;;增强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路径[A];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高级研讨班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祖金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脉络及其启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8 范浩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展党内民主[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建敏;孙理;;关于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10 朱成林;;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考[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雄 作者系省委副秘书长;关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思考[N];湖南日报;2003年

2 肖新国;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N];湖南日报;2005年

3 康士建;与时俱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N];解放军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董宏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N];人民日报;2003年

5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 许耀桐;党内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夏禹龙;党内民主凝聚党组织力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张国献;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民主执政[N];西安日报;2004年

8 刘严;发展党内民主 实现政治文明[N];新疆日报(汉);2005年

9 胡伟;对“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2年

10 每文;探索党内民主发展的新境界[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刚;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党内民主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晓光;执政党党内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乔文魁;党内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王建国;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肖新国;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牟广东;权利与权力视野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姜山;发展党内民主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樊欣;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9 司永海;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立忠;执政党党内民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甜;论党对党内民主建设思想的发展(1978年12月-2007年10月)[D];西南大学;2009年

2 马海棠;新时期我国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施恩祥;关于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的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09年

4 梁继华;十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郝燕飞;绩效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制度化成本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永波;当前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途径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7 沙正平;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玉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9 朱晓华;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严宏;发展党内民主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46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046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