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独立董事繁忙行为对高管腐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7:37
本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独立董事繁忙行为对高管腐败的影响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随着各级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内一些违法违纪的高管相继被查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代表着全体人民的目标和根本利益。国有企业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作为我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经济基础,也同样关系到政党安全。而我国国企高管纷纷落马,丑闻频发,不仅为我们国家及人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国企高管腐败的影响因素。在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案件的查处中,相关调查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究其根本,高管腐败本质上是委托代理理论下的一种高管自利行为。高管腐败的本质原因是代理成本的存在,因此,学术界对于如何降低代理成本展开了激烈讨论。已有的公司治理领域研究大多关于董事会、经理人薪酬、机构投资者等,这些研究的重点普遍集中于管理权划分,而企业加强对高管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关于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对高管腐败影响的研究主要涉及监事会、独立董事的有效性等,且独立董事有效性的研究大多从独立董事特征入手,对独立董事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还存在大片空白。鉴于此,本研究从独立董事繁忙行为角度出发,研究其对国企高管腐败的影响,通过对独立董事监督职责、独立董事繁忙行为以及高管腐败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以声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2009-2013年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国有企业独立董事繁忙行为对高管腐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独立董事繁忙的兼任行为和参会行为均与高管腐败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应限制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兼任过多的职务,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应加快完善声誉理论机制,提升董事会会议的决策效率,避免过多无用的会议。本文为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的研究增添了素材,为我国独立董事市场的完善和独立董事行为有效性的提高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管腐败 国有企业 独立董事 繁忙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1;F276.1;D26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0.2 关键概念界定11-13
- 0.2.1 国有企业11-12
- 0.2.2 独立董事12-13
- 0.2.3 高管腐败13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0.3.1 研究内容13-15
- 0.3.2 研究方法15
- 0.4 研究思路和创新15-18
- 0.4.1 研究思路15-16
- 0.4.2 研究创新16-18
- 1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18-30
- 1.1 文献综述18-27
- 1.1.1 独立董事监督职责18-20
- 1.1.2 独立董事繁忙行为20-24
- 1.1.3 企业高管腐败24-27
- 1.2 相关理论27-30
- 1.2.1 声誉理论27-28
- 1.2.2 社会资本理论28
- 1.2.3 信息不对称理论28-30
- 2 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30-36
- 2.1 理论模型30-32
- 2.2 假设提出32-36
- 2.2.1 独立董事兼任行为与高管腐败32-34
- 2.2.2 独立董事参会行为与高管腐败34-35
- 2.2.3 独立董事繁忙程度与高管腐败35-36
- 3 研究设计与假设检验36-43
- 3.1 研究设计36-42
- 3.1.1 样本选择36
- 3.1.2 研究变量与测量36-40
- 3.1.3 模型设计40
- 3.1.4 数据收集40-41
- 3.1.5 数据描述性分析41-42
- 3.2 假设检验42-43
- 4 实证结果讨论43-52
- 4.1 实证结果分析43-46
- 4.1.1 兼任行为与高管腐败43
- 4.1.2 参会行为与高管腐败43-44
- 4.1.3 繁忙行为与高管腐败44-46
- 4.2 独立董事繁忙行为与高管腐败关系进一步讨论46-52
- 5 稳健性检验52-55
- 5.1 高管腐败稳健性检验52-53
- 5.2 独立董事参会行为稳健性检验53-55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55-57
- 6.1 研究结论55
- 6.2 研究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仕华;姜广省;李维安;王春林;;国有企业纪委的治理参与能否抑制高管私有收益?[J];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2 王书琴;;独立董事与大股东“掏空”[J];经济师;2014年05期
3 周赛裕;;监事会特征与经营者腐败关系的研究——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4期
4 徐细雄;;企业高管腐败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04期
5 郭晓果;;国有企业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1期
6 陈伟民;;独立董事职业背景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7 杨清香;张翼;张亮;;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8年11期
8 胡奕明;唐松莲;;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9 黄锐;;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1082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08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