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与胡锦涛的学习观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泽民与胡锦涛的学习观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江泽民 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学习 学习观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仅重视学习并且善于学习的政党,学习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可以说党的发展史就是党的学习史。学习一直是党所坚持的优良传统,在重大的历史关头,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以及不断面临挑战的新任务,党中央都会号召同志们加强学习,每一次都会形成浓厚的学习热潮,在每一次的学习热潮中都会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学习观。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种执政能力提升的自觉意识,一种党建理论,并写入党的全会文件,成为永葆党的活力与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党执政为民的一条新思路和一个新路径,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不学则退,不学则亡。江泽民与胡锦涛都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自己本人非常注重学习,,同时也多次强调并号召党内同志不断的加强学习,在长年累月不断的学习中,两人都对前人的理论做了很好的继承与创新,并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学习观。在全面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观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部分展开对江泽民与胡锦涛的学习观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江泽民与胡锦涛学习观基本内容的共同点。通过对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主体、端正学风四个方面的比较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江泽民与胡锦涛学习观的不同点。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比较论述。 第三部分:江泽民与胡锦涛学习观的启示。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江泽民 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学习 学习观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序论10-15
- 1. 选题的意义12-13
- 1.1 理论意义12
- 1.2 现实意义12-13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2.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2.2 国外研究现状14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一章 江泽民、胡锦涛学习观基本内容的共同点15-29
- 1.1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15-17
- 1.1.1 江泽民高度重视学习15-17
- 1.1.2 胡锦涛也高度重视学习17
- 1.2 关于党内学习的内容17-23
- 1.2.1 江泽民论党内学习内容18-21
- 1.2.2 胡锦涛论党内学习内容21-23
- 1.3 关于学习主体23-25
- 1.3.1 江泽民论学习主体23-24
- 1.3.2 胡锦涛论学习主体24-25
- 1.4 关于端正学风25-29
- 1.4.1 江泽民提倡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25-27
- 1.4.2 胡锦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以用立学、学以致用的马克思主义学风27-29
- 第二章 江泽民、胡锦涛学习观的不同点29-38
- 2.1 学习内容上的不同点29-31
- 2.1.1 江泽民倡导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9-30
- 2.1.2 胡锦涛提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0-31
- 2.2 学习形式上的不同点31-34
- 2.2.1 江泽民倡导的学习形式31-33
- 2.2.2 胡锦涛倡导的学习形式33-34
- 2.3 学习方法的不同点34-38
- 2.3.1 江泽民倡导的学习方法34-35
- 2.3.2 胡锦涛倡导的学习方法35-38
- 第三章 江泽民、胡锦涛学习观研究的启示38-47
- 3.1 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38-40
- 3.2 树立学习意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0-41
- 3.3 提倡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41-44
- 3.4 坚持不断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54
- 附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林;;全球化进程中的制度学习与国际权势变迁[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J];政策;2007年11期
3 ;省档案局党组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部署[J];档案与建设;2007年11期
4 韩茂荣;黄振良;;学习上“作秀”现象当戒[J];华北民兵;2003年09期
5 王霞;;建立党员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J];理论学习;2006年10期
6 本刊编辑部;;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J];当代江西;2007年11期
7 吕兴光;雁北师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成效显著[J];前进;1996年06期
8 ;中共张掖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机关作风转变的意见[J];张掖政报;2010年05期
9 刘实;;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理念[J];党建;2010年04期
10 鲁毅;;做学习型干部 谋跨越式发展[J];发展;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慧;;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3 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引导自我反思促进数学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乐黎辉;邢至晖;;以学习单开展生物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聂波;;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黄蕾;;运用录像分析技术解读研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蒋莉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9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熊亮华;;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景祥;做学习型党员[N];团结报;2007年
2 刘向华 刘关生;增强干部事业心责任感要从抓学习入手[N];战士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金维成 通讯员 贺新君;农行河南分行以“四好”标准检验学习成效[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4 史冬芸;州委中心组学习成效显著[N];黄南报;2007年
5 李昊霖邋特约通讯员 邓贵林;宣讲授课到基层 结合考评促学习[N];解放军报;2007年
6 颜鹏飞邋记者 代烽;六十个百分点彰显理论学习成效[N];解放军报;2008年
7 王红峰;让学习为创业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N];台州日报;2008年
8 常理宣;学习科学理论 创新发展实践[N];常州日报;2008年
9 金玉龙 申时进;清镇“六学六提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贵州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詹广云 杨东辉 特约记者 何卫东 王秀香;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各有精彩篇[N];现代物流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谢清隆;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运动员学习成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雷妮;企业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5 赖东彦;学习型组织分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娜;超媒体环境下学习风格对学习成效之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曲绪纲;从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转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静;当前高职学生学习目的调查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任明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5 程建生;大学物理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宁;上海构建学习化社区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永革;试论部队创建学习型党委[D];郑州大学;2004年
8 李潇;高中生语文学习动力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郭小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3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13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