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革命的理想人格:延安时期劳动英雄的生产逻辑

发布时间:2017-11-07 03:29

  本文关键词:革命的理想人格:延安时期劳动英雄的生产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延安时期 劳动英雄 理想人格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政权通过选拔与塑造劳动英雄来动员群众生产。不同于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通过政治仪式的编排与操演,中共呈现的是英雄人物的群体形象,展示了共产革命的理想人格。劳动英雄的选拔与表彰属于共产主义革命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对英雄人物的政治训练与调适,这也显示了塑造英雄的难度。同时,草根成长为英雄,英雄的神圣意义无疑已被现实生活所解构。全面审视劳动英雄在中共根据地社会动员中的作用,可以管窥英雄塑造对未来国家建设的多重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DJ004)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5ZDAXM001)
【分类号】:D231;D648.1
【正文快照】: 劳动英雄的选拔与表彰发端于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可谓共产主义革命的产物,但延安时期的劳动英雄评选与表彰运动,却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时期的各类劳模评选,乃至国家荣誉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现有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再现劳动英雄在促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待遇”[J];党建;1993年04期

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秋季选种防治腥乌麦运动给各地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的一封信[J];山东政报;1950年08期

3 邓小平;在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1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李雷;;做个劳动英雄[J];中国人才;2007年10期

5 ;农民代表的讲话[J];甘肃政报;1950年02期

6 宋成明;;老英雄蒋维平传略[J];北京党史;1992年03期

7 王建华;;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国家对劳模、先进人员离退休金的规定问答[J];华夏长寿;1995年01期

9 刘永红;刘云翔;阙翰香;;“毛主席万岁”口号背后的传奇故事[J];湘潮(上半月);2012年12期

10 ;劳动英雄[J];新西部;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正发;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蒋维平[N];人民日报;2006年

3 克东;摄影家与邮票[N];中国集邮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昀;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0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150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