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12:05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十六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 文化自觉 文化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自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体目标中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古今中外,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历来都是文化强国,而能够成为文化强国又无不与执政党的文化自觉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的意义尤显重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这种文化自觉体现为对文化价值、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反映在对不同文化的兼容并包、辩证取舍上,也落实在对文化使命的主动担当之中,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和道路始终进行着不懈探索。本论文的目标在于通过探索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内涵构成、基本标志、理论表达、基本走向及重要启示,从而形成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研究的系统认识。 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其主旨的内在逻辑和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逻辑起点。本章首先对文化自觉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进行阐述,为后面各个部分内容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对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提出和现状进行探索,以考察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形成的历史过程;最后对中国共产党确立文化自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述,以对党确立文化自觉有一个清醒而又正确的认识。第二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基本标志。具体从地位认识上、规律把握上和责任担当上来彰显文化自觉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第三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理论表达。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文化软实力论、和谐文化论、文化权益保障论、建设先进文化能力论、“三贴近论”和文化强国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这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文化自觉。本节是论文论述的重点。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觉的基本走向和重要启示。正确把握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及其趋势,并深刻认识这一理论成果及其重要启示,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本论文的落脚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D2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玉琦;卜金超;史慧敏;;做大做强邯郸文化产业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10期

2 文选德;应对入世挑战 发展文化产业[J];学习导报;2002年02期

3 丁来文;发展县域文化的几点思考[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4 田文平;基层文化产业发展要注意“五个结合”[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04期

5 阳新丽;;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J];新湘评论;2007年08期

6 陈泽珲;;金融危机之际正是文化雄起之时[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4期

7 赵彦云;;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理论参考;2010年10期

8 杨在平;;推进文化建设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前进;2010年12期

9 陈小申;张星剑;;给文化创意插上产业化的翅膀[J];领导之友;2011年06期

10 林文勋;郑宇;;实践、反思与拓展——评《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J];思想战线;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冼少华;;文化产业视角下的西林文化资源利用[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孙开明;;打造黑龙江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两个格局[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3 桑业明;;关于陕西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的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4 桑业明;;关于陕西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的思考[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常凤英;;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6 魏金玲;谢绍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网络文化产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7 崔新建;;跨世纪文化建设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英;;建设人文北京 打造北京特色文化[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9 李虹;;对毕节试验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10 沈昕;凌宏彬;;区域文化软实力:概念、愿景、路径[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有邋通讯员 陈建君 宋伟民 张海周;从仰韶文化发祥地到建设文化强县[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莹;积极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N];贵州日报;2010年

3 心轩;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范玉刚;从国家战略看文化发展[N];学习时报;2011年

5 寇占文;让文化为幸福导航[N];承德日报;2011年

6 范玉刚;文化繁荣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N];文艺报;2011年

7 ;协力同心推进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成都日报;2012年

8 张贤亮;我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看法[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记者 郝大为 通讯员 杨建斌;运城盐湖区着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范文博 通讯员 李丹;文化产业发展蓝图绘就[N];承德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庭梅;东营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侯贵文;文化软实力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晏林;中国文化产业地区分布与结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方婷婷;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莉;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扬;基于中韩比较的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杨开黎;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文化创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杨艳;“土”与“雅”的享受[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胡英华;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152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152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