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抗战时期“三民主义文化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9:12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三民主义文化运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民主义文化运动 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 新民主主义文化


【摘要】:抗战时期的三民主义文化运动是由国民党政府推行,旨在用文化运动的形式“使全体国民更普遍更深刻的认识三民主义”,将三民主义灌输于人民,“自觉自动的为抗战建国而奋斗”的一场思想统治运动。 国民党发起这场三民主义文化运动的目的不仅是抗战建国的需要,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繁荣发展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广泛传播影响的结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也贯穿着蒋介石本人执政思想及国民党的利益要求。1938年,叶青在西安演讲中首次提倡要开展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以对抗社会主义普罗文学运动。不久,蒋介石在中央训练团演讲和江西中正大学训词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展以三民主义为内容的文化宣传教育运动,熊式辉则率先在江西成立三民主义研究院,大张旗鼓地开展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其在灌输国民党主流意识、统一思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后影响到整个国统区全境。 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在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上被定为文化运动的领导机构,并在各省市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统一开展活动。为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力图达成三民主义的“行动化”、“思想化”、“学术化”、“制度化”。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名人演讲、座谈会、编印图书和期刊等,另外还举行了许多具体的运动以配合国民党抗战建国的需要。 国民党发起这次三民主义文化运动的另一个目的是想控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对共产党,为此中共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应对这场文化运动。 就目前学者对文运会及其发起的三民主义文化运动的评价来看,普遍认为其提出的文化政策是专制的。这样的评价总体来说是恰当的。深入研究抗战时期这场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会发现这场文化运动所进行的一些具体活动确实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对动员国统区人民抗战、丰富抗战时期的文学文艺作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指导思想就已经不再是纯正的三民主义,专制的文艺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日文化运动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猷武;;国共两党在国统区的文化策略[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温贤美;国共两党领导重庆抗日文化运动的主要机构及其指导思想与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1期

3 古远清;“为政治而文学”的叶青[J];武汉文史资料;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化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3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203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