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习近平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1 05:33

  本文关键词: 习近平 从政环境 从政行为 从政动机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习近平在建党93周年之际强调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关论述和实践为习近平高度关注从政环境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他提供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直接催生他对从政环境的阐释。习近平主要通过端正共产党员从政动机、整顿和规范从政行为、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反腐体系等措施探索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其关于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相关论述和举措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Abstract]:On the 93rd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Xi Jinping stressed the need to create a goo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related exposition and practice of Marxist classic writers and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provided a nourishment for Xi Jinping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Rich grass-roots work experience provided him with favorable subjective condition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s sense of mission directly gave rise to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Xi Jinping mainly rectified and regulated the political behavior of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by rectifying their motivations to take part in politics.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mechanism and anti-corruption system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political environment, its related discussion and measures to create a good political enviro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practicality and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DJ031)
【分类号】:D2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习近平;;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J];党建;2013年08期

2 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晓宇;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明 ,刘丹冰;规范领导秘书廉洁从政行为问题初探[J];党风与廉政;2003年10期

2 邵蜀望 ,王楠;英国政府规范从政行为一瞥[J];廉政大视野;2003年08期

3 刘志杰;;以“人权、财权和事权”为重点 监督规范“一把手”的从政行为[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10期

4 龙长春;;规范从政行为 增强服务意识[J];当代贵州;2011年15期

5 李敏;;广泛接受监督 规范从政行为[J];党员干部之友;2004年10期

6 ;胡锦涛谈廉政与勤政[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03期

7 张锡;赵丹;;实行村两委承诺制 探索监督管理新途径[J];新长征(党建版);2008年06期

8 杨骏;蒙s,

本文编号:1521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521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