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重庆大后方党的知识分子工作
本文选题:周恩来 切入点:抗战时期 出处:《党的文献》2017年06期
【摘要】:抗战时期,周恩来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围绕大局,把握知识分子特点和工作规律,团结、组织起广大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部队"。在工作方式上,周恩来一方面利用文工会、文协等合法机构,把广大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重大节日活动、戏剧文化运动、报刊媒体等诸多形式,把知识分子发动起来。他还非常关照知识分子的生活与安全,花费大量心力保护知识分子。周恩来大后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带动作用;从知识分子特点出发,关照知识分子的切身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重视理论斗争和批评;广交朋友,善交朋友,在交友中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周恩来态度诚恳、认真细致的工作,促使大后方的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宣传和民主进步的斗争中来,成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对后来解放战争中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Zhou Enlai, in the rear area with Chongqing as the center, focu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grasp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laws of intellectuals, United, organized the vast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and formed a "cultural force". On the one hand, Zhou Enlai made use of legal institutions such as cultural trade unions and cultural associations to organize the vast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on the other hand, he focused on many forms such as major festival activities, drama and cultural movements, newspapers and media, etc. He also takes great care of the life and security of intellectuals and spends a great deal of effort to protect them. Zhou Enlai's basic experience in intellectual work in the rear area is as follows: always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intellectuals; to take care of their immediate demands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to be patient and meticulous in their ideological work,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oretical struggle and criticism; and to make friends and be good at making friends. To publicize the Party's policy and line among making friends. Zhou Enlai's sincere attitude and careful work have encouraged the vast number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rear area to actively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propaganda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and progress, so as to adhere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unite with each other. The important force of progres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 front in the later War of Liberation and the work of intellectual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分类号】:D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健;忆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的二三事[J];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07期
2 孙云凤;;周恩来核心价值观初探[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J];伦理学研究;2008年02期
4 冷溶;;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2008年2月29日)[J];党的文献;2008年02期
5 杨洁篪;;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3期
6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推出前三册[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2期
7 杜丽君;;车向忱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J];中国统一战线;2008年07期
8 傅红冬;;周恩来的公仆精神及时代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阎志峰;;1958年,周恩来为什么提出辞职?[J];党史文苑;2011年17期
10 侯均初;周恩来同志与中共旅欧支部[J];学习与思考;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力平;;学习周恩来同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五十周年文集[C];1994年
2 黄小同;;周恩来与中共北方党工作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3 刘焱;;周恩来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4 李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与民主党派、民主运动研究述评[A];周恩来研究述评[C];1996年
5 刘玉国;;周恩来与我党早期的外事工作[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刘在文;胡存悌;;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朗诵演唱会[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7 李潇;;试论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基本特征[A];周恩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刘义贤;;董老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9 姚文烈;;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与思考[A];老兵话当年(第二十一辑)[C];2013年
10 孙家荣;徐向群;;周恩来与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N];人民日报;2008年
2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冷溶;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08年
3 国务院副秘书长 张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08年
4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梁保华;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08年
5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出版[N];人民日报;2008年
6 周根苗;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肥召开[N];安徽日报;2008年
7 沈伟轩邋郁芬;江苏省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在宁隆重举行[N];新华日报;2008年
8 常州市审计局 曾亚波;十大观念成就周恩来廉政思想[N];常州日报;2008年
9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
10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景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沛霖;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春雨;周恩来西藏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艳萍;论周恩来的宣传思想[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熊锡征;周恩来留法期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金菊;周恩来对新四军组建与发展的历史贡献[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秋香;周恩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及理论贡献[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瑞民;周恩来多党合作思想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4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69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