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形成于延安时期”的三维考察
本文选题:延安时期 + 中国共产党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04期
【摘要】:"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形成于延安时期"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学理问题。对这一命题的学理考察体现在三个维度:在方法论维度上,《实践论》《矛盾论》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奠定了哲学基础;在理论维度上,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五大核心要素(批评的目的、批评的宗旨、批评的对象、批评的标准和批评的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在历史维度上,将党内批评思想升华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
[Abstract]:"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style formed in Yan'an period" is not only a practical problem, but also a theoretical issue. Th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is proposition is reflected in three dimensions: in the methodological dimension, the theory of practice lays a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for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style, while in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 it lays a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for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The five core elements of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the aim of criticism, the purpose of criticism, the object of criticism, the standard of criticism and the method of criticism) ar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Sublimate the Party's criticism to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styl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项目批准号:10YJA71006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留宝;罗国辉;;多重权力网络下的秘密组织——以抗战时期山西秘密组织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唐棣宣;;六届六中全会前后中共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徐则浩;;关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前后若干历史情节的匡正[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6 贾立臣;;“三个最大的机会主义的错误”探源——剖析布哈林在中共六大政治报告中的一个论点[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8 李红梅;;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张燕华;试论中共党员标准的基本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姚植传;抗日战争对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思平;;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2 双传学;;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格;;新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建立[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维芳;;毛泽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叶张瑜;;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敏先;曹冬梅;;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抉择和设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程珂;;再论建国前夕毛泽东对美国的和解努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1777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77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