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05:18

  本文选题:高校共青团 + 职能定位 ; 参考:《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高校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在于认清形势、明确职能、补齐短板。育人职能、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是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再定位。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短板主要在于:传统育人理念方法不适应当前青年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传统服务内容不适应当前青年学生的需求多样化、传统社会实践模式不适应当前青年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强烈愿望、传统校园统筹机制不适应当前青年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补齐短板,可以通过重构创新平台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构发展理念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重构联动机制推动青年社会服务常态化和长效化、重构运行机制实现青年参与校园民主管理规范化和持续化。
[Abstract]:The core of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recognize the situation, clarify its functions and make up for its shortcomings. Education function, service func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e in the fact that the traditional ideas and methods of educating people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diversity of the current young students' thoughts, and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content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young students. The traditional social practice model does not adapt to the strong desire of the current you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traditional campu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does not adapt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main body consciousness of the current young students. By reconstructing the innovation platform, we can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re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construct the linkage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youth social services. Reconstruct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youth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democratic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团委;
【基金】:2016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背景下闲暇生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ZD075) 2016年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YB2016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29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岳,刘涛雄;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若干观念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胡天生;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孙波,杨立敏;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8期

4 宋明江;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在创新教育中的优势[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郑向峰;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03期

6 汤秀娟;关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3年03期

7 任丹阳;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褚小波,侯永和;人才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之根本[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陈卓武;黄培清;;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探研——以广东工业大学团组织实践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绍荣;敬菊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永友;;高校共青团如何实践“三个代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沈千帆;;构建“和谐校园”与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3 卢涛;;高校共青团创建“学习型组织”探索与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晓馨;全省高校共青团会在我市召开[N];天水日报;2012年

2 中山大学团委书记 黄毅;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应大有作为[N];南方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周静;15名高校选派团干部将赴我州挂职[N];凉山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魏星;着力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N];江西日报;2013年

5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卢雍政;善用文化育人优势 大力凝聚兴国之魂[N];湖南日报;2012年

6 记者 龙华、通讯员 翟磊、陈琦;全国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召开[N];湖北日报;2004年

7 学会 铁峰 记者 刘伟;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N];黑龙江日报;2000年

8 记者 陶洪光 通讯员 华洁蓉;党建带团建探索新思路[N];文汇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俞杰;12名高校团干部到我市县级团委挂职[N];三明日报;2011年

10 董云雷 记者 朱晓红;6名全国选派高校团干部到我市县级团委挂职工作[N];伊春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图;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李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冰;高校共青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4 廖保华;组织设计理论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洪庆;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浩;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王春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易皓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郑晓;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史薛伟;“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工作引导探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1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841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a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