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革命中的巴黎公社元素及路线图的展呈——基于对广州起义的考察
本文选题:广州起义 + 巴黎公社 ; 参考:《学术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构建政治愿景是革命型政党凝聚共识并促成革命行动的有效动员模式。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巴黎公社为愿景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一旦注入革命暴动的洪流之中,不仅唤醒了广大民众被压制已久的抗争精神,而且积聚了巨大的政治能量。广州起义既是这种政治能量爆发的产物,同时又对继起的革命起到资源叠加的作用。广州起义虽败,其展呈的革命路线图却定格在共产党人的集体记忆中,激励着革命者依循这一路线图而前行。
[Abstract]:Constructing political vision is an effective mobilization mode for revolutionary political parties to gather consensus and promote revolutionary ac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eld high the banner of Marxism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founding and carried out extensiv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with the vision of the Paris Commune. Once this unique political resource is injected into the torrent of revolutionary insurrection, it not only awakens the long-suppressed protest spirit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but also accumulates enormous political energy. Guangzhou uprising i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his kind of political energy, but also the superposition of resources to the following revolution. Despite the defeat of the uprising in Guangzhou, the revolutionary road map presented by Guangzhou was fixed in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Communists and inspired the revolutionaries to follow the road map.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分类号】:D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明;;延安整风期间中共对广州起义经验教训的再认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曲爱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朝鲜人部队返回朝鲜始末[J];军事历史;2012年01期
3 张寿春;;瞿秋白对开好中共六大的主导性贡献[J];世纪桥;2008年13期
4 郑宇;;马克思民主思想发展历程研究[J];理论界;2013年10期
5 江小角;徐勇;;方东树在广东施教与交游述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王观泉;;悲壮张太雷——常州三杰是一个整体[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寿春;;关于广州起义评价的辨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钟小敏,黄国华;1927年中国共产党策略转变与三大起义比较研究——以旗帜和政权问题为中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黎汉基;;民国时期广州药物规管政策变迁(1921—1936)[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1年00期
10 王明德;;常州学派学术谱系探论[J];求索;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世胤;;中国共产党的广州蜂起与韩人青年的活动[A];韩国研究(第九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晓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勇;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崇华;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思想研究(1920-1927)[D];四川大学;2006年
4 耿显家;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孟磊;杨守敬对日本近代书风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炳辉;大革命失败至中共六大期间周恩来为党所作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3 雷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1894-1914)[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何淼;张志乐与中国革命运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勤;共产党人对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经验教训的研讨及其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喻静;中韩两民族联合革命运动史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楼秀丽;张德彝—一个晚清外交官西方认识的成长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徐娅;试论湘南起义及其历史定位[D];湘潭大学;2008年
9 刘旭杰;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态度的演变1927-1937[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洪;试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政策演变[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会清;;革命动员视角下的“共产党礼拜六运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1886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88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