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19 10:39

  本文选题:中国共产党 + 七大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05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成立以后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次大会,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对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党的关于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二是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修改党章,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统一了全党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三是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在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稳定的、有崇高威望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的团结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
[Abstract]:The Sev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national Congress held in the period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and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The Congress mainly resolved three problems: first, to make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formulate the party's political line on defeating the aggressors and building a new China. It has pointed out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struggle and the road to victory for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second, it has made a profound summary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and revised the party constitu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unity of the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laws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unity of the whole Party in Marxism-Leni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it has achieved unprecedented unity and unity; third, the election of a politically mature Marxist-Leninist, stable and prestigious central leading collective led by Mao Zedong, The unity of the whole Party has a strong core.
【分类号】:D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赵志泉;企业联盟、企业集团与“共谋垄断”的边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朱寒冬;;陈独秀、青年毛泽东文化政治思想之比较[J];安徽史学;1993年01期

6 李振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亚;;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的内在本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朱瑞海;曹贤姿;;试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答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阈中的抗日战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航;;审读是编辑出版的核心[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罗平;;略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3 吴克辉;邓小丹;;中共八大对执政理念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金才;;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是怎样探索出来的?[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童广俊;;建国初期刘少奇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初探[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创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8 张远新;;论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张静;侯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思考[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贵田;;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温刘少奇民众理论的核心内容[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尕锋盘山;中国共产党典型宣传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文玉;周恩来的人民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池;中国国有企业权利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博;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肖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党群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5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爱红;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柳青;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要素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丽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征购土地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余劲,

本文编号:2039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39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