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20:45

  本文选题:政治动员 + 中国共产党 ; 参考:《太原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政治动员在任何革命政党的发展壮大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动员,在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就成功推动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都有效的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洛川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很快建立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及其政权——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及其民主政权。为了推进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稳步实行了高效的政治动员,卓有成效的推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项抗日工作的全面展开,使其成为当时的模范根据地,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有效政治动员的缩影。一方面,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而国民党只追求正规军队对敌作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动员武装全国人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是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在根据地广泛宣传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观念,团结各阶级各阶层进行抗日救国。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动员,有计划吸引民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为党发动、动员和领导民众进行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为后来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各项事业积累了宝贵的政治动员经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离不开广泛的政治动员。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政治动员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为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动员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启示。
[Abstract]:Political mobil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any revolutionary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successfully promoted the climax of the first workers' movement, and th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pirit of the Luochuan meet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quickly established the first anti-Japanese base area behind the enemy lines and its political power-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and its democratic regime in Shanxi and Cha-ji.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verall anti-Japanese war of the whole n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eadily carried out highly effectiv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anti-Japanese work in the Shanxi-Cha-Ji anti-Japanese base area, and made it a model base area at that time. He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 series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of Shanxi and Cha-ji is the epitome of the effectiv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On the one hand, under the large-scale attack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the Sino-Japanese national contradiction became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at that time, while the Kuomintang pursued only the one-sided anti-Japanese line in which the regular army fought against the enemy, and did not mobilize the entire people to arm the whole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rsues a comprehensive anti-Japanese line of the whole nation, widely propagandizes anti-Japanese ideas and nationalistic ideas of resisting Japan and saving the nation in the base areas, and unites all classes and all strata to carry out anti-Japanese efforts to save the nation. In addi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so carried out the educ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effectively carried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nd has planned to attract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thus laying a solid popular foundation for the Party to launch, mobilize and lead the masse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It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for the vic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At present, the modernization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How to realize the two great goals of one hundred years smoothly is inseparable from extensiv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 Shanxi-Cha-Ji base area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Chinese Dream.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三课 集各方之力 聚万众之心——说说政治动员[J];中国民兵;2002年03期

2 李征;简论“政治动员”[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徐彬;论政治动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4 李征;;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动员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创新[J];肇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陈得印;冯敬鸿;;论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可控性[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林伟京;;转型时期党的政治动员实效下降的原因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7 张平;韩建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政治动员问题研究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杨小明;张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方式初探[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关海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述论[J];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02期

10 罗凌波;唐治国;;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模式的历史考察[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继为;;近代农村的政治动员[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凡奇;;网络政治动员方式与途径的探索和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慧军;推进政治动员创新势在必行[N];中国国防报;2003年

2 杨志军 何烈军;“三结合”增强政治动员效果[N];中国国防报;2007年

3 康磊;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政治动员效能[N];中国国防报;2007年

4 周鹏 邓生前;树立信息化战争政治动员新理念[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于革邋周修忠 何春钦;“四个到位”落实政治动员工作[N];中国国防报;2007年

6 熊玮邋张鹏;网络政治动员中政府的角色[N];中国国防报;2008年

7 赵擎;深化政治动员 依法有序推进[N];绍兴日报;2008年

8 郝增旗邋袁柏岭;在新军事变革中加强政治动员建设[N];中国国防报;2008年

9 孙德成 袁涛 赵雷;网络政治动员[N];中国国防报;2008年

10 王树华 王世伟;优化整合政治动员要素[N];中国国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义夫;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政治动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雷;政治动员的表现逻辑[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李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杨;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1949-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陈坤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6 王伟禄;新时期我国政治动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7 傅雅蕾;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政治动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炫;微博政治动员与引导措施论析[D];东北大学;2014年

9 齐思慧;政治动员中的典型塑造[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杨正军;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政治动员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5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045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