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研究——以某团委支持下的自组织行动为例

发布时间:2019-04-10 12:22
【摘要】:留守儿童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也是共青团帮扶的青少年对象,他们迫切需要增权,共青团在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道路上要注意策略。"寻找四叶草"行动在实践中注意对共青团政策优势、渠道优势与组织优势的运用,在志愿服务型青年自组织基础上,坚持专业理论的指导,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全方位助力留守儿童增权,实现了共青团个性与增权共性的有效结合,得出了"个性鲜明的资源保障与共性突出的专业方法"的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经验。
[Abstract]: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the vulnerable group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y are also the object of the youth support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y urgently need to increase their power,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actics on the road of helping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to increase their rights. " Looking for "four-leaf" action in practi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policy advantages, channel advantages and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s, on the basis of voluntary youth self-organization,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theory, from the individual level, At the level of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ll-round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crease the rights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thu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commonness of the empowerment. The path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helping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to increase their power is drawn from "the distinctive resources guarantee and the common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method"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基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视野下的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子与对策研究”课题资助
【分类号】:D297;D66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姚进忠;杨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增权途径:福建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袭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3 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4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湘斌;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樊金娥;夏长宝;;家政哲学与职业女性自我增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雪峰;;农民工充权的实现路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周丽娟;;论中国农民工社会权利的实现——以社会工作为视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3期

5 潘炳韬;周林刚;;助残公益组织完善增权机制探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1年03期

6 李玉虎;;消费者增权理论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7 王慧娟;;伤残农民工:权力处境及增权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8 何根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试析社会工作伦理中的智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9 姚进忠;杨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增权途径:福建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10 包福存;邱云慧;;老年社会工作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琼如;;增权:受虐待老人社会工作新理念[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2 张勃;;增权: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介入[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绍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支持对策[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5 黄娅;;少数民族度假旅游区民族传统民艺开发中的“社区增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6 孙信茹;杨星星;;少数民族村寨语境中的传媒“赋权”——云南大羊普米族村民传播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7 杜立婷;刘晶晶;;构建网络和谐——网络赋权现象的传播学分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8 李强;臧文斌;;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9 郭英慧;;福利服务中的使用者参与研究[A];当代港澳研究·第12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翟进;城市残疾人福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6 于建星;自由与权力: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岳天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陈位志;执政党领导干部驾驭社会建设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书杰;青年公民意识培育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夏麒;增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打工子弟成长过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吴欣;上海初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尚前浪;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增权路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晓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志鹏;我国出狱人保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3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4 袭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5 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6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7 周湘斌,常英;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性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康绍霞;;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年08期

9 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10 施承孙,董燕,侯玉波,侯桂芝,周晓梅;应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田钦;高校共青团干部素质分析与测评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卓汉容,谭建光;新思维 新选择 新突破——21世纪共青团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五一;共青团干部的人才观[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9期

4 谭建光;广东共青团: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徐飞;浅谈共青团干部素质与工作艺术[J];中国核工业;2004年01期

6 廖庆忠;;21世纪初广西共青团干部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刘月永;;履行共青团根本职责强化基层基础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蓝胜;;浅谈电力企业共青团干部素质[J];广西电业;2008年11期

9 木克热木·米力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不断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戴育滨;张木明;王汝干;;新时期共青团干部要努力培养五种能力[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华;;团青关系与共青团群团职能论纲[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2 卓汉容;谭建光;;知识型社会与共青团院校的教育改革[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3 张华;;培育新农民: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发力点[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4 叶钦;;共青团运用传媒教育引导服务青年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5 吴庆;;《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成长与下一代》及对我国共青团服务青年工作的启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吴庆;;提高团干部青年群众工作能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帆;朱世斌;王旭;杨开峰;刘英;周佳友;许定华;;部分县(市、区)团委论合作能力建设[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尹瑶;共青团乐山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N];乐山日报;2007年

2 孙岩邋记者 李兵;召开共青团锦州市十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N];锦州日报;2008年

3 李琨 记者 张金岭;武警部队组团参加共青团十六大[N];人民武警;2008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优势和作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5 同煤集团机电管理处 吴菊平;推动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N];大同日报;2009年

6 记者 冯有虎;共青团金昌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N];金昌日报;2010年

7 曲大钧;共青团大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闭幕[N];大连日报;2010年

8 市委副书记 邰爱国;在共青团阳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N];阳泉日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杨波;我市培训优秀共青团干部[N];商洛日报;2011年

10 中共甘南州委书记 魏建荣;在共青团甘南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长忠;组织资本与政党延续[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坤;共青团干部领导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魏微;新时期共青团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沛;县级共青团服务职能实现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胡志勇;论共青团在社会转型期的角色与定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黄敏;新时期学校共青团的职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庭梅;关于发挥共青团在中学德育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其鹏;县区基层共青团干部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单文华;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顾珊珊;共青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季伟峰;中国共青团“两个全体青年”的理论意义及实践路径探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5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455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b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