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认知腐败的心理机制与防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瑞婕;许燕;冯秋迪;杨浩铿;;对腐败的“心理绑架”效应的验证性内容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5年01期
2 雷玉琼;曾萌;;制度性腐败成因及其破解——基于制度设计、制度变迁与制度约束[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2期
3 俞国良;韦庆旺;;权力产生“腐败”吗?——社会心理学的答案[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李艳华;;心理图式——心灵与世界沟通的桥梁[J];大众心理学;2003年02期
5 李俊才;治国就是治吏[J];党风与廉政;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益民;;腐败涉入中的自我合理化——一种认知心理学分析[J];廉政文化研究;2017年04期
2 汝绪华;;官员认知腐败的心理机制与防范[J];学术界;2017年03期
3 汝绪华;吴佳璇;;腐败行为发生与治理——基于班杜拉三方互惠决定模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俞国良;王浩;;社会转型:反腐倡廉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5 王琦;;浅谈中国腐败滋生的制度性缺陷及对策[J];商;2015年46期
6 童燕军;;新形势下腐败动机影响因素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7 肖旭;范合君;;目标冲突、实际机理与国企高管多重角色演绎[J];改革;2015年10期
8 黄满忠;;毛泽东群众反腐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9 翟英范;;腐败犯罪:显性制度与隐性规则的博弈[J];净月学刊;2015年02期
10 俞国良;谢天;;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验靶场”[J];河北学刊;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J];党建;2013年05期
2 冯必扬;;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薛刚;;“涉入”与“知情”:集体腐败道路上分离的两点[J];政治学研究;2010年01期
4 孙瑞英;;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网络舆论信息研究[J];情报科学;2008年12期
5 余娟;;论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吴吉远;贪污与腐败辨析[J];民主与科学;1998年03期
7 凌文辁,方俐洛,艾尔卡;内隐领导理论的中国研究——与美国的研究进行比较[J];心理学报;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谭长福;;领导班子和谐的心理机制分析[J];领导科学;2010年02期
2 王增文;;浅述高职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J];现代交际;2014年04期
3 庞若龙;项传军;;腐败的心理机制及其防治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2567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56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