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历史进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02:55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走向共和、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和长期追求。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宪法呈现了不同种类的发展路径,而最终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宪法成为了历史舞台的主角。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曾有过曲折和坎坷,但人民民主宪法始终坚持民主性,它不同于中国以往的任何一条宪法发展路径,而是真正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国情,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唯物史观认为,法律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宪法的发展历程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运行与遭遇挫折,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先后领导中国人民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以及在法治建设新时期,根据实践的要求领导中国人民对《八二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立宪尝试,到新中国的正式立宪以及特殊时期的曲折发展,再到现行宪法的良性发展,中国共产...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意义
(三)思路及框架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探索历程
(一)建党以来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二)人民民主政权的代表性宪法文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宪法的旗帜:《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四)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五)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六)社会主义宪法的曲折发展:《七五宪法》
(七)拨乱反正的过渡性宪法:《七八宪法》
(八)社会主义宪法的里程碑:《八二宪法》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新境界:五次修宪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基本路向
(一)从革命纲领走向执政纲领
(二)从阶级意志走向人民意志
(三)从秩序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四)从照搬模仿走向借鉴创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中国特色的宪制道路
(二)树立根本大法的最高权威
(三)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四)促进宪法发展的与时俱进
(五)兑现依宪执政的政治承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932935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意义
(三)思路及框架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探索历程
(一)建党以来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二)人民民主政权的代表性宪法文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宪法的旗帜:《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四)新中国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五)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六)社会主义宪法的曲折发展:《七五宪法》
(七)拨乱反正的过渡性宪法:《七八宪法》
(八)社会主义宪法的里程碑:《八二宪法》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新境界:五次修宪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基本路向
(一)从革命纲领走向执政纲领
(二)从阶级意志走向人民意志
(三)从秩序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四)从照搬模仿走向借鉴创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宪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中国特色的宪制道路
(二)树立根本大法的最高权威
(三)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四)促进宪法发展的与时俱进
(五)兑现依宪执政的政治承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93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3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