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探析党内关系异化的圈子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1-04-09 08:40
  圈子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为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演化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在中国,圈子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心理基础,其价值理念与运行规则从社会领域向政治生活场域的渗透,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圈子文化所衍生的隐性的社会结构力量对党内关系的解构与异化、权力腐败的诱致与扩散,使政治生态面临劣质化风险,应从观念改造、清除特权、消解主要领导干部"被围猎"困局、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力等方面构建防治党内关系中圈子文化蔓延的整体思路。 

【文章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圈子文化的渊源考证与价值评判
二、圈子文化对党内关系的解构与异化
三、圈子文化对腐败现象的诱致与扩散效应
四、党内关系中圈子文化蔓延的防治思路探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逆淘汰”程度与根源——对官场逆淘汰的调查分析[J]. 刘建,刘瑞一.  人民论坛. 2014(27)
[2]中国圈子文化与社交网站传播[J]. 杨新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3]圈子[J]. 徐勇.  开放时代. 2002(01)



本文编号:3127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127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f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