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陈云经济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1-04-13 06:5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工作一直都是我们党的工作中心,经济建设的成功与否也是检验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正是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已经以92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它是建立在无数先辈们的不断探索和砥砺奋斗的基础之上的。陈云作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期领导和参与我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当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陈云经济思想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都曾发挥过重要乃至关键的作用,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归纳、总结、分析最终实现史论结合。在对陈云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梳理后,总结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陈云经济思想与具体的经济问题相结合,分析其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除了引言部分之外,共有五部分:第一章阐述了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四、文章的创新及不足
(一)文章创新之处
(二)文章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一、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国外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一)马列主义经济思想
(二)中共其他领导人经济思想
第二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陈云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949年——1953年)
(一)稳定物价,克服财经困难
(二)统一管理财政经济工作
(三)国防第一、市场第二、其他第三
二、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形成时期(1953年——1956年)
(一)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统购统销与“剪刀差”问题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陈云经济思想的发展时期(1956年——1966年)
(一)不赞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二)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
(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四、陈云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966年——1995年)
(一)研究资本主义主抓对外贸易
(二)按比例调整国民经济
第三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综合平衡论
(一)调整“小冒进”和“紧张平衡论”
(二)“综合平衡论”和短线平衡
(三)坚持按比例的原则
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一)新问题的出现
(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三)对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
三、计划与市场的论述
(一)“有计划按比例”与“市场调节”
(二)笼鸟之说
第四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从实际国情出发
(二)注重调查,善于总结
二、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有计划就是按比例
(二)必须讲求经济效益
三、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
(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二)遇事同群众商量,经常相互通气
第五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陈云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经济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三)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理论借鉴
二、陈云经济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综合平衡论”对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意义
(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34847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四、文章的创新及不足
(一)文章创新之处
(二)文章不足之处
第一章 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一、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国外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一)马列主义经济思想
(二)中共其他领导人经济思想
第二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陈云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949年——1953年)
(一)稳定物价,克服财经困难
(二)统一管理财政经济工作
(三)国防第一、市场第二、其他第三
二、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形成时期(1953年——1956年)
(一)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统购统销与“剪刀差”问题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陈云经济思想的发展时期(1956年——1966年)
(一)不赞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二)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
(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四、陈云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时期(1966年——1995年)
(一)研究资本主义主抓对外贸易
(二)按比例调整国民经济
第三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综合平衡论
(一)调整“小冒进”和“紧张平衡论”
(二)“综合平衡论”和短线平衡
(三)坚持按比例的原则
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一)新问题的出现
(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三)对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
三、计划与市场的论述
(一)“有计划按比例”与“市场调节”
(二)笼鸟之说
第四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从实际国情出发
(二)注重调查,善于总结
二、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有计划就是按比例
(二)必须讲求经济效益
三、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
(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二)遇事同群众商量,经常相互通气
第五章 陈云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陈云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经济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三)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理论借鉴
二、陈云经济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综合平衡论”对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意义
(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34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13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