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20:54
随着微媒体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逐步置身于网络微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受到挑战,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如何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借助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媒体形式,创新“微党建”工作,抓牢主阵地,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切实贴近学生实际的党建工作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党员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一项重要课题。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为指导,调查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着重探索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与方法,以期提高微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过程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对浙江省部分代表性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开展实证调研,借助个案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的创新典型和经验,然后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第二步,根据调研材料对高校学生“微党建”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内容体系、人才队伍及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效阐述和科学分析。一方面归纳、总结高校学生“微党建”工作领域...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微党建”相关主题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图
在研究层次分布上,关于“微党建”的第一层研究为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共有 16 篇,占总量的近 37%;第二层研究为社会科学类政策研究,共 12 篇,占总量的约 28%,其次是社会科学类行业指导研究,占了 12 篇,最后是社会科学类职业指导研究 2 篇,高等教育研究 1 篇(如图 2 所示)。
图 2“微党建”相关主题论文研究层次分布图可以看到,关于“微党建”这一主题研究层次多集中在社会科学类方面,其中以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层次为主,政策研究以及行业指导研究层次为辅。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微党建”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层次方面成果较少,理论不足,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这也证明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关键词分布上,涉及“微党建”主题研究的相关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微党建”、“高校”、“党建”、“高校学生党建”等词汇,与本次研究检索的关键词相吻合。此外,还有“微信平台”、“微时代”、“移动互联网”、“微媒体”等与“微党建”研究相关的关键词。研究方向包括“党建科学化”、“学习型党组织”、“信息化构建”等。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微党建”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如“风险探析”、“舆情风险防控”等(如图 3 所示)。可见国内学者对“微党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研究领域覆盖面较大,但是研究深度不够,相关拓展性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探析[J]. 刘丽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
[2]“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和培育研究[J]. 张文萃. 高教学刊. 2019(04)
[3]运用红色微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贾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4)
[4]“微时代”如何弘扬主流价值观[J]. 王敏. 人民论坛. 2018(30)
[5]用好新媒体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J]. 吴婉婷. 人民论坛. 2018(16)
[6]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理路探析[J]. 钟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2)
[7]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孙怡. 法制与社会. 2018(07)
[8]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机制研究[J]. 王韶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52)
[9]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微”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 任亚硕,李利丽. 党史文苑. 2017(18)
[10]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设计探讨[J]. 杜华.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7)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关系问题研究[D]. 刘飞.山东大学 2014
[2]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张志辉.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D]. 邝佳佳.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研究[D]. 唐淑玲.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研究[D]. 冯辉.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90232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微党建”相关主题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图
在研究层次分布上,关于“微党建”的第一层研究为社会科学类基础研究,共有 16 篇,占总量的近 37%;第二层研究为社会科学类政策研究,共 12 篇,占总量的约 28%,其次是社会科学类行业指导研究,占了 12 篇,最后是社会科学类职业指导研究 2 篇,高等教育研究 1 篇(如图 2 所示)。
图 2“微党建”相关主题论文研究层次分布图可以看到,关于“微党建”这一主题研究层次多集中在社会科学类方面,其中以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层次为主,政策研究以及行业指导研究层次为辅。需要更加注意的是,“微党建”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层次方面成果较少,理论不足,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这也证明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关键词分布上,涉及“微党建”主题研究的相关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微党建”、“高校”、“党建”、“高校学生党建”等词汇,与本次研究检索的关键词相吻合。此外,还有“微信平台”、“微时代”、“移动互联网”、“微媒体”等与“微党建”研究相关的关键词。研究方向包括“党建科学化”、“学习型党组织”、“信息化构建”等。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微党建”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如“风险探析”、“舆情风险防控”等(如图 3 所示)。可见国内学者对“微党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研究领域覆盖面较大,但是研究深度不够,相关拓展性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微教育”探析[J]. 刘丽琴.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
[2]“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和培育研究[J]. 张文萃. 高教学刊. 2019(04)
[3]运用红色微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贾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4)
[4]“微时代”如何弘扬主流价值观[J]. 王敏. 人民论坛. 2018(30)
[5]用好新媒体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J]. 吴婉婷. 人民论坛. 2018(16)
[6]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理路探析[J]. 钟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2)
[7]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孙怡. 法制与社会. 2018(07)
[8]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机制研究[J]. 王韶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52)
[9]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微”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 任亚硕,李利丽. 党史文苑. 2017(18)
[10]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设计探讨[J]. 杜华.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7)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关系问题研究[D]. 刘飞.山东大学 2014
[2]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张志辉.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新时期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D]. 邝佳佳.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研究[D]. 唐淑玲.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研究[D]. 冯辉.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90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39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