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反腐舆论场中反腐剧受众的认知与态度研究 ——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5 07:24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中并且愈演愈烈。反腐剧作为一种严肃性现实题材文艺作品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在1995年-2015年这20年间,反腐剧经历了出生、发展、繁荣、沉寂、复兴的过程。自2017年《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受众对反腐剧的大量讨论助推了反腐舆论场的发展与扩大。因此本文选取了反腐剧代表作《人民的名义》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反腐剧以及其代表《人民的名义》受众的特征、行为、认知及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受众对于反腐剧的评价进行收集,以此分析我国当前反腐舆论场中的反腐剧受众的认知与态度。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一在于对反腐剧及其影响的舆论场进行了实证研究,而非单纯的发展史梳理;第二在于通过话语分析对受众认知与态度进行了研究,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大数据分析法,在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反腐剧的发展历史,包括反腐剧的出现期、高速发展期、沉寂期以及解禁期后现状,对于反腐剧进行了总体的发展阐述。接下来的第三章中,文章根据受众调查结果分别对受众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将上述因素与受众对反腐剧的关注程度做了交叉对比,得出了反腐剧受众...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框架及问题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1.3 研究设计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1.5 文献综述
第2章 反腐剧的发展历程及反腐舆论场的现状
2.1. 反腐剧定义
2.2 反腐剧的发展历程
2.2.1 反腐剧的出现期(1995-1999年)
2.2.2 反腐剧的高速发展期(2000-2004年)
2.2.3 反腐剧沉寂期与解禁(2005-2014年)
2.3 当前反腐剧现状(2015年至今)
2.4 反腐舆论场现状
第3章 反腐剧受众的人口特征与关注程度分析
3.1 受众年龄分析
3.2 受众性别分析
3.3 受众受教育程度分析
3.4 受众职业类型分析
3.5 反腐剧观看数量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受众调查的反腐剧受众认知与态度研究
4.1 反腐剧观看原因
4.2 政治面貌与反腐剧喜爱程度相关性分析
4.3 我国反腐剧主要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4.4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的吸引因素
4.5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反腐尺度研究
4.6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人物角色偏好分析
4.7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4.8 小结
第5章 基于网络舆情分析的反腐剧受众认知与态度研究
5.1 反腐剧舆论关键词研究
5.1.1 符号化人物
5.1.2 受众偏好
5.1.3 内容相关
5.1.4 受众评价
5.1.5 受众无意识现象在反腐剧中的体现
5.2 反腐舆情热度变化研究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409332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框架及问题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1.3 研究设计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1.5 文献综述
第2章 反腐剧的发展历程及反腐舆论场的现状
2.1. 反腐剧定义
2.2 反腐剧的发展历程
2.2.1 反腐剧的出现期(1995-1999年)
2.2.2 反腐剧的高速发展期(2000-2004年)
2.2.3 反腐剧沉寂期与解禁(2005-2014年)
2.3 当前反腐剧现状(2015年至今)
2.4 反腐舆论场现状
第3章 反腐剧受众的人口特征与关注程度分析
3.1 受众年龄分析
3.2 受众性别分析
3.3 受众受教育程度分析
3.4 受众职业类型分析
3.5 反腐剧观看数量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受众调查的反腐剧受众认知与态度研究
4.1 反腐剧观看原因
4.2 政治面貌与反腐剧喜爱程度相关性分析
4.3 我国反腐剧主要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4.4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的吸引因素
4.5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反腐尺度研究
4.6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人物角色偏好分析
4.7 反腐剧代表《人民的名义》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4.8 小结
第5章 基于网络舆情分析的反腐剧受众认知与态度研究
5.1 反腐剧舆论关键词研究
5.1.1 符号化人物
5.1.2 受众偏好
5.1.3 内容相关
5.1.4 受众评价
5.1.5 受众无意识现象在反腐剧中的体现
5.2 反腐舆情热度变化研究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40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0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