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10:20
作为事关中共苏维埃革命走向与命运的战争,中央苏区反"围剿"一直以来都是革命史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更多是对政治定性的阐释。改革开放后,这一领域学术化趋势日渐凸显,并逐渐实现了由政治阐释向学术研究的转变,进而呈现出多方视野探讨、多元观点争鸣的局面。由此,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并达到了相当的学术高度。当然,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如选题陈旧、观点同质化、内容低水平重复、缺乏深入分析等问题,在理论运用、史料挖掘、研究视角转换、新领域拓展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文章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概述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评价研究
三、中央苏区反“围剿”成败原因研究
四、国民党视域下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研究
五、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反“围剿”关系研究
六、重要领导人物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五次反“围剿”前夕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分离作战计划述论[J]. 黄珍德.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2)
[2]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J]. 凌步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01)
[3]毛泽东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突围计划考[J]. 罗庆宏. 军事历史研究. 2013(04)
[4]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J]. 黄志高.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左娜资敌与松山战斗失利——一则史料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的再认识[J]. 陈舒颜,俞歌春.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04)
[6]再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J]. 罗平汉. 安徽史学. 2012(04)
[7]探寻历史深处的真实世界——评《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J]. 周祖文,金敏. 中共党史研究. 2012(07)
[8]市场与银元:从货币政策看中央苏区的财政问题[J]. 汤萌,刘统. 学术界. 2011(10)
[9]从吉安城的占领看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失败——基于民国江西报刊、台北“国史馆”的档案史料及地方史资料的研究[J]. 王才友. 军事历史研究. 2011(03)
[10]国共第三次“围剿”与反“围剿”探微[J].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473520
【文章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概述
二、中央苏区反“围剿”评价研究
三、中央苏区反“围剿”成败原因研究
四、国民党视域下的中央苏区反“围剿”研究
五、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反“围剿”关系研究
六、重要领导人物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五次反“围剿”前夕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分离作战计划述论[J]. 黄珍德.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2)
[2]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J]. 凌步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01)
[3]毛泽东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突围计划考[J]. 罗庆宏. 军事历史研究. 2013(04)
[4]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J]. 黄志高.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左娜资敌与松山战斗失利——一则史料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的再认识[J]. 陈舒颜,俞歌春.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04)
[6]再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为何失败[J]. 罗平汉. 安徽史学. 2012(04)
[7]探寻历史深处的真实世界——评《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J]. 周祖文,金敏. 中共党史研究. 2012(07)
[8]市场与银元:从货币政策看中央苏区的财政问题[J]. 汤萌,刘统. 学术界. 2011(10)
[9]从吉安城的占领看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失败——基于民国江西报刊、台北“国史馆”的档案史料及地方史资料的研究[J]. 王才友. 军事历史研究. 2011(03)
[10]国共第三次“围剿”与反“围剿”探微[J]. 黄道炫. 近代史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47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7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