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素质、基层民主与农民收入——基于CHIPS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村干部素质、基层民主与农民收入——基于CHIPS的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CHIPS2002的村级调查数据,本文验证了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以村长和村支书为代表的村干部的高等教育背景与企业管理经验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本文发现村干部个人素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农民收入:第一,高素质的村干部更有利于带动村庄引进外部投资,更能为村庄提供良好的支农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第二,高素质的村干部与上级政府部门的交流更加密切,这种政治关联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显著影响。另外,在基层民主制度下进一步考察村干部的个人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基层民主制下选拔出来的学历高、懂管理的高素质村干部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对于通过完善村干部选拔机制和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来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村干部素质 基层民主 农民收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和路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编号:13BJL0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区间贸易壁垒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机制识别与政策选择”(项目编号:71303185) 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西部农业灾害的经济影响及应对:发展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研究”(项目编号:YZZ14062)的资助
【分类号】:D262.3;F323.8
【正文快照】: 一、引言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为基层管理的主体,村干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出增效、农民收入增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梦滔、毕岚岚,2009)。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层面的制度变革中庞大的村官队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波;张惠琴;张宇翔;汪鑫;;村干部素质特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2013年11期
2 杨军;莫媛;;农村资本洼地存在吗——基于资本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的配对t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3 郑明怀;;选举与代际传承的紧张:村干部二代的产生逻辑——基于对湘中Z村的观察[J];青年研究;2011年04期
4 宣朝庆;;地方精英与农村社会重建——定县实验中的士绅与平教会冲突[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5 贺雪峰;;论富人治村——以浙江奉化调查为讨论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6 姚升;张士云;蒋和平;江激宇;栾敬东;;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2期
7 余洋;;从精英国家化到国家精英化 我国干部录用制度的历史考察[J];社会;2010年06期
8 张士云;姚升;蒋和平;栾敬东;江激宇;;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4期
9 高梦滔;毕岚岚;;村干部知识化与年轻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7期
10 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蕾;杜栋;郭志勤;马海良;宋丽玲;;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多维评价研究——来自陕西、河南、宁夏、山东调研数据的验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8期
2 刘玉;唐秀美;潘瑜春;唐林楠;;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单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3 刘法杞;;大学生村官政治地位困境之法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年12期
4 赵仁杰;何爱平;;村干部素质、基层民主与农民收入——基于CHIPS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6年02期
5 陈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制”与“村治”——一个苏南农村模式的循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6年03期
6 张慧鹏;;农村社区治理中底层群体的主体性——基于珠三角粤村的个案分析[J];天府新论;2016年02期
7 陈俊霖;李沁雪;张春萍;王俞轲;;应急环境下时间压力和决策者风险态度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S1期
8 侯春梅;;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代际更替问题研究——从“内生型”与“嵌入型”研究视角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期
9 江亚洲;秦如亮;;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偏好分析——基于2010年CGSS数据的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10 吕晓青;艾虹;;晏阳初平民教育救国思想在定县的实践[J];保定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昕;徐志刚;刘明兴;陶然;;中国农村党支部民主选举进展及其区域差异[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3期
2 董金秋;;推动与促进:家庭资本对青年农民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机制探析[J];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太军;王军洋;;村民选举过程的家族博弈——集体行动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2期
4 赵晓峰;林辉煌;;富人治村的社会吸纳机制及其政治排斥功能——对浙东先锋村青年农民精英治村实践的考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士云;姚升;蒋和平;栾敬东;江激宇;;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4期
6 朱晶;王军英;;物价变化、贫困度量与我国农村贫困线调整方法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7 吴愈晓;;家庭背景、体制转型与中国农村精英的代际传承(1978-1996)[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8 赵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文化与结构结合的路径[J];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9 王国勤;;先富参政与民主恳谈的治理逻辑——乡村治理的结构与绩效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刘增学;李虹含;;农业投融资问题研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啸尘,孙琼欢;村民自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制度[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S1期
2 刘松枝;村民自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民主制度[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3 汤耀国;;力推基层民主制度化[J];w挛胖芸,
本文编号:522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52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