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理论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13:04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理论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反腐败 理论与实践


【摘要】:腐败问题是任何政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反对腐败是党的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对党的长期执政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矛盾凸显,腐败问题更加严峻。反对腐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并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随后,党中央开展反腐败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赢得党心、民心,有关反腐倡廉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反腐败斗争贯穿中国共产党的每个历史阶段。而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反腐倡廉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1949—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全国的重要时期,在内外环境发生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好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巩固新生政权的重大课题。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与客观环境、党的队伍的新变化以及社会各界对党的廉洁度的期望使得这一时期的反腐败尤为紧迫。同时,建国初期各种制度、法规的不完善为反腐败带来考验。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过往旧政权腐化灭亡的教训,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腐理论,提出了许多符合新中国实际的反腐思想。这些反腐败思想为建国初期的反腐败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增产节约运动揭开了新中国反腐败的序幕,从“三反”运动到新“三反”运动,建国初期的反腐败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力地打击了贪腐分子,净化了党风,荡涤了新中国的污泥浊水。从严治贪、真抓实干,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预期成效,其中一些宝贵的经验仍有借鉴价值。但是,这一时期的反腐败斗争由于历史局限性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要全面把握反腐败的实践过程,深刻理解反腐败理论对反腐败实践过程的推动作用及对反腐败斗争开展的积极效用。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建国初期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和不足,以此来探索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反腐败 理论与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7
  • (一) 研究缘由和意义8-9
  • (二) 研究现状及趋势9-15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5-17
  • 一、建国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特殊历史背景17-25
  • (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变化对反腐败提出的新要求17-19
  • 1. 客观地位与环境的新变化17-18
  • 2. 党的队伍的新变化18-19
  • 3. 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廉洁度的新期望19
  • (二) 新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反腐败的考验19-22
  • 1. 党政体制不完善20
  • 2. 法律法规不健全20-21
  • 3. 供给制下的弊端21-22
  • (三) 过往旧政权因腐化堕落而灭亡的教训对中共新政权的启示22-25
  • 1. 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城腐化溃败的历史教训23-24
  • 2. 国民党政权崩溃的警示24-25
  • 二、建国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理论渊源与理论设计25-35
  • (一)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渊源25-27
  •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对腐败、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思想25-26
  • 2. 列宁反腐败、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思想26-27
  • (二)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理论设计27-35
  • 1. 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腐败预警思想27-29
  • 2. 毛泽东的反腐防变理论29-32
  • 3. 刘少奇等其他党的领导入的反腐败思想32-35
  • 三、建国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实践过程35-48
  • (一) 反腐蚀斗争的序幕——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35-37
  • 1. 中国共产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考量和举措35-37
  • 2. 增产节约运动拉响“三反”警报37
  • (二) 雷厉风行的“三反”运动37-43
  • 1. “三反”运动的前夜——东北的腐败形势38-39
  • 2. “三反”运动的发起39-40
  • 3. 反贪、肃贪——打虎战役的开展40-43
  • 4. “三反”运动的成果43
  • (三) 新“三反”运动43-48
  • 1. 新“三反”运动的缘起44
  • 2. 新“三反”运动的实践过程44-45
  • 3. 新“三反”运动的效用影响45-48
  • 四、建国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经验、不足与启示48-59
  • (一) 卓有成效的反腐经验48-51
  • 1. 从严治贪、敢于碰硬48-49
  • 2. 最高领导层身体力行、真抓实干49-51
  • 3. 依靠人民群众,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51
  • (二) 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不足51-54
  • 1. 未能完全摆脱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的思维模式52
  • 2. 反腐硬拉指标,规定死板52-53
  • 3. 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冤假错案53-54
  • (三) 现实启示54-59
  • 1. 反腐败要避免群众运动的形式54-55
  • 2. 反腐斗争要置于制度、法律的框架内进行55-56
  • 3. 要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相结合56-57
  • 4. 反腐败斗争需要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结合57-59
  • 结束语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铁群;;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年03期

2 谢建美;;简论刘少奇对加强党内制度反腐建设的重要贡献[J];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12期

3 张茹;王进;;建国初期中共反腐倡廉建设及其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赵铁锁;;建国初期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贡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廖显辉;;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思想探源[J];湖湘论坛;2012年04期

6 王伟;邹世享;;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腐败思想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541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541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