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1:09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女干部 农村女干部发展 新时期


【摘要】: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导致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转移,这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65%以上,农村妇女开始成为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政治参与的主体。农村女干部是城镇化进程推动的产物。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女干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女干部独立、自强、自主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农村女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的社会地位。本文以农村女干部作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女干部发展为线索,通过分析农村女干部发展现状,探索制约新时期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了归纳由于梳理;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及不足。第二部分是对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一般概述,对农村女干部及农村女干部发展的涵义加以界定,阐述影响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三个要素:农村女干部自身、村级事务的管理和国家社会环境。进而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为本文研究农村女干部现状奠定了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对农村女干部发展现状的分析。通过分析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从比例逐步上升、结构相对优化、参政意识显著增强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虽然在新时期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状况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女干部任职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边缘化;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参政意识淡漠;培养机制的滞后,导致农村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第三部分农村女干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探讨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观因素方面包括受教育程度低、权利意识淡漠、创新意识不强等三方面;客观因素方面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政策执行不到位等三方面。第五部分针对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的措施。本文认为首先要提高农村妇女干部的自身素质,在这前提下,党和国家、基层政府要为农村女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要加大相关制度法律以及政策的执行力度。第六部分是结论。
【关键词】:农村女干部 农村女干部发展 新时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22.6;D262.3;D669.68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9
  • 第一章 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一般概述19-25
  • 1.1 “农村女干部”的涵义19
  • 1.2 “农村女干部发展”的内涵19-20
  • 1.3 影响农村女干部发展的因素20-22
  • 1.3.1 农村女干部发展的要素20-21
  • 1.3.2 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优势21
  • 1.3.3 影响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社会环境21-22
  • 1.4 城镇化与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互关系22-25
  • 1.4.1 城镇化促进农村女干部的发展22-23
  • 1.4.2 城镇化需要农村女干部的参与23-25
  • 第二章 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现状研究25-31
  • 2.1 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现状分析25-27
  • 2.1.1 农村女干部比例逐步上升25-26
  • 2.1.2 农村女干部结构相对优化26-27
  • 2.1.3 农村女干部参政意识增强27
  • 2.2 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7-31
  • 2.2.1 权力边缘化27-29
  • 2.2.2 自身素质不高29
  • 2.2.3 培养机制滞后29-31
  • 第三章 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31-34
  • 3.1 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观因素31-32
  • 3.1.1 受教育程度较低31
  • 3.1.2 权利意识淡漠31-32
  • 3.1.3 创新意识不强32
  • 3.2 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客观因素32-34
  • 3.2.1 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32-33
  • 3.2.2 城镇化导致人才外流33
  • 3.2.3 政策执行的不到位33-34
  • 第四章 促进农村女干部发展的对策思路34-42
  • 4.1 提高自身素质34-36
  • 4.1.1 提高文化素质34-35
  • 4.1.2 提高主体意识35
  • 4.1.3 提高参政能力35-36
  • 4.2 优化社会环境36-38
  • 4.2.1 塑造平等的性别文化36-37
  • 4.2.2 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37
  • 4.2.3 拓展社会交往的范围37-38
  • 4.3 完善相关机制38-42
  • 4.3.1 建立培养机制38-39
  • 4.3.2 加大沟通机制39-40
  • 4.3.3 加大执行力度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7-48
  • 承诺书48-49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绪勤,王敏;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妇女参与——从对茅坪镇的调查看农村妇女参政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刘中一;对一次民主选举的考察──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妇女参政的难点及制约因素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S1期

3 王瑞芹;妇女参政行为与政治行为文明[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4期

4 刘筱红;塘沽模式: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民自治主流——对“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政策创新示范项目”的观察与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5期

5 王金华;;认真履行职责 切实推进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S1期

6 张永英;;国内外有关妇女参政比例的规定及争论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S1期

7 陈朋;;政治传播:村民自治中农村妇女的有效参与——基于湖北省黄村的调查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8 刘筱红;吴治平;;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策略研究——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个案[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9 马焱;;妇联组织职能定位及其功能的演变轨迹——基于对全国妇联一届至十届章程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5期

10 刘筱红;;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支持网络的构建——基于“整体政府”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616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16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