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高校反腐败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16:05

  本文关键词:高校反腐败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腐败 制度 模式


【摘要】:高校作为教书育人、传播文化、进行学术研究的“象牙塔”,曾被誉为“一方净土”,如今也变成了腐败的“高发区”和“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多达50余起。2013年3月至2015年底,高校落马领导干部共有101人。其中,2015年,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及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就达30余起,这些违纪的领导干部就职的高校既有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这样的知名高校,也有辽宁医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地方院校,更有不少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等级。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高校腐败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在高校这类相对封闭的行业性领域,权力运行更易走向畸形,故更需通过制度规范来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发生。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旨在总结分析高校腐败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制度,探索高校内部预防腐败的制度构想。论文从高校反腐败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入手,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反腐败研究的现状,深入分析高校腐败的主要体现方式、特征及危害,并从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保障等角度剖析高校腐败的制度根源,进而提出高校反腐败制度设计的对策,指出具体的高校反腐败制度体系完善建议,包含反腐败制度设计原则、完善高校反腐败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手段以及反腐败制度构想模式。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高校反腐败制度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 腐败 制度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一、绪论9-13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 选题背景9-10
  • 2. 研究意义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2-13
  • 1. 研究方法12
  • 2. 研究思路12-13
  • 二、制度分析理论概述13-14
  • (一) 制度及其作用13
  • 1. 制度的含义13
  • 2. 制度的作用13
  • (二) 制度分析的基本理论13-14
  • 三、核心概念厘清14-21
  • (一) 腐败与高校腐败的概念14
  • 1. 腐败的含义14
  • 2. 高校腐败的含义14
  • (二) 高校反腐败的现状以及高校腐败的主要类型、体现方式14-16
  • 1. 高校反腐败现状14-15
  • 2. 高校腐败的主要类型15-16
  • (三) 高校腐败的特征16-18
  • 1. 蔓延阶段的滞后性16-17
  • 2. 与社会的趋同性17-18
  • 3. 行业鲜明的隐蔽性18
  • 4. 后果的严重危害性18
  • (四) 高校腐败的危害18-21
  • 1. 腐化大学精神,限制人才培养19
  • 2. 破坏学校声誉,引发精神危机19
  • 3. 与社会出现共振,恶化社会风气19-21
  • 四、高校腐败的制度根源分析21-25
  • (一) 制度环境方面21-22
  • 1. 制度宏观环境不利21
  • 2. 制度微观环境不利21-22
  • (二) 制度制定方面22-23
  • 1. 制度缺少操作性22
  • 2. 制度界限不清22
  • 3. 制度的针对性不突出22
  • 4. 制度缺少系统性、严密性22-23
  • (三) 制度执行方面23
  • 1. 制度落实不到位23
  • 2. 制度执行力不强23
  • (四) 制度保障方面23-25
  • 1. 激励手段缺乏23-24
  • 2. 惩处力度不大24
  • 3.高校监餐力度不足24-25
  • 五、高校反腐制度设计25-32
  • (一) 高校反腐败制度设计25-30
  • 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方位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25-26
  • 2. 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强化制度保障作用26
  • 3. 抓好“两个责任”落实26-29
  • 4. 构建现代大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29-30
  • (二) 完善激励制度,降低腐败目的30
  • 1. 政治激励制度的完善30
  • 2. 经济激励制度的完善30
  • (三)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30-32
  • 1. 强化法律监督制度30
  • 2. 监督社会化与网络化30-31
  • 3. 完善高校惩治机制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本文编号:689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89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