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民族意蕴
发布时间:2017-09-17 13:01
本文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民族意蕴
【摘要】:从思想文化层面探讨国家出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中一个显著特点。围绕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现代中国形成了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文化观。20世纪上半叶,在中西文化比较和论战的大背景下,众多的文化纲领最终让位或融合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之下。伴随着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对近代以来文化古今中西之争的辩证扬弃和科学总结,既发端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又根源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之中,还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先进文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概括。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选取从新文化运动到《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这一历史时期作为考察范围。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学界目前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其次概述国外研究成果,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设想,其中包括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本文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文化背景及主流文化派别论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第三章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觉悟与文化关怀。第四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文章第五部分为全文的重心,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及原因分析的方法探源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民族意蕴”的具体内涵,以期初步解决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民族新文化,也不可能脱离近代国人认识。中西文化问题的实践而制定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诞生,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关系问题展开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民族意蕴的内涵,既是对民族主义思想启蒙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西化派、当代新儒家以及新启蒙运动者等其它各种文化主张的超越,同时也隐含着对近代以来各种文化流派、文化主张合理内核的继承与改造。文章第六部分,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民族意蕴与现代化,旨在探寻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诞生历史性过程对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启示及借鉴。初步得出本文结论: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现代化,但文化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惟一内涵和特征,经济、政治的现代化水平决定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做一简单小结,并初步得出结论,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民族意蕴 民族性 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2;D2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一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9-11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三 研究设想13-15
- (一) 研究思路13
- (二) 本文将采取的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文化背景及主流派别的文化论争15-25
- 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代的文化背景15-16
- 二 主流文化派别论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16-25
- (一) 全盘西化派对文化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分析17-19
- (二) 现代新儒家论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19-22
- (三) 文化本位论者论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关系问题22-25
-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前后共产党人的文化觉悟与文化关怀25-35
- 一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文化的批判25-29
- 二 1919—1921年间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觉悟29-31
- 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文化关怀31-35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立场35-43
-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文化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初步分析35-37
- (一)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35-36
- (二) 瞿秋白关于文化民族性与现代性关系的认识36-37
-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忽视中国文化民族性原因37-41
- (一)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文化民族性的忽视37-39
-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民族性忽视的原因39-41
- 三 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作者对文化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分析41-43
-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民族意蕴”的逐步确立43-53
- 一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民族性”的体认与阐发43-45
- 二 毛泽东对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问题的科学解决45-48
- 三 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正式形成48-53
- (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三特征”论与“四特征”论考察48-50
- (二)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50-53
-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民族意蕴与现代化53-59
- 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民族性考察53-54
- 二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民族意蕴与现代化的关系54-57
- 三 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应当正视的几个问题57-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明;;十年来张闻天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05期
2 贺先志;;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869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86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