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5:28

  本文关键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 农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民为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中国的客观现实决定的。而调动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是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心任务。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29—1932)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西南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结合广西左右江地区革命实际,意识到农民群众对拥有土地的迫切渴望,在认真分析了左右江地区农民阶级的成分后,开展了免除地租、苛捐杂税、高利贷等所有封建压迫剥削形式的土地革命运动,以充分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围绕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对群众进行政治启蒙,革命理论宣传以及社会新风尚的倡导等工作。采取成立宣传队,创办学校、推行平民教育,出版发行报纸杂志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推进以农民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地群众对革命任务、革命道路以及土地问题的认识显著提高;思想觉悟的提高也激发了根据地群众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参战,积极生产,用实际行动支援革命。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经验有:解决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结合适当形式方法在农民群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做法对当前我们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 农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7
  • 一、选题来源9
  • 二、研究综述9-16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6-17
  • (一) 研究方法16
  • (二) 创新之处16-17
  • 第一章 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及早期实践17-30
  • 一、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17-20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改造农民的思想17-19
  • (二) 列宁关于教育农民的思想19-20
  • 二、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20-30
  •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蒙20-23
  • (二) 大革命时期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23-30
  • 第二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30-38
  •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大革命失败后的广西局势30-34
  • (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0-31
  • (二) 大革命失败后的广西局势31-34
  • 二、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4-38
  • (一) 左右江地区概况34
  • (二) 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4-37
  • (三)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37-38
  • 第三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38-50
  • 一、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心任务38-42
  • (一) 解决土地问题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38-39
  • (二) 土地革命的政策制定与宣传39-40
  • (三) 土地革命试点工作的开展40-41
  • (四) 土地革命的全而展开41-42
  • 二、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42-47
  • (一) 以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为基础的政治启蒙42-43
  • (二) 以阶级斗争、武装革命为基础的革命理论宣传43-45
  • (三) 以改变社会陋习为基础的社会新风尚的倡导45-47
  • 三、以农民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47-50
  • (一) 成立专业宣传队,深入群众演讲47
  • (二) 创立劳动学校、农民学校,提高群众文化水平47-49
  • (三) 创办、发行报纸刊物,传播革命道理49
  • (四) 运用山歌、粤曲等文艺方式开展宣传49-50
  • 第四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与启示50-58
  • 一、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50-53
  • (一) 根据地群众的思想觉悟显著提高50-51
  • (二) 根据地群众积极参加支援革命51-52
  • (三) 根据地社会风尚得到极大改观52-53
  • 二、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53-58
  • (一) 农民仍然是当前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基本对象53-54
  • (二) 推进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根本的在于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农民54
  • (三) 结合农民的群体特征是推进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创新的切入点54-56
  • (四) 解决民生问题是增强以农民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关键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桂;;浅析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2 肖芳;李安增;;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3 夏小华;周建华;吕卫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4 王力尘;;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9期

5 王俊恒;;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及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6 张远新;贾慧;;延安时期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考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崔军伟;孙念超;;当前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8 罗志刚;;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江汉论坛;2011年07期

9 崔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文化意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周良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论析[J];理论导刊;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921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921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