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青年观为理论基础,对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进行研究。文章尝试对再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定义,并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再教育工作的目标、原则、内容等理论问题,使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朝着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发展,并逐步推进和完善,努力构建再教育的长效机制,为形成再教育工作的生动局面提供理论与实践探索。本文从问题导向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从入党动机、入党前后表现、模范作用三个方面全面解析了高校学生党员现状,从学习形式、队伍力量、机制目标方面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接着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应有之义。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工作实践的思路、探索和经验总结与分析,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主要内容为:提出再教育工作短期目标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纪律作风严谨、专业知识扎实、模范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长期目标是促进学生党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实现“中国梦”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继承人;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要遵循先进性、实践性、主体性和长效性原则;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内容包括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史时政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典型教育和结合专业素养教育方面等教育内容;再教育工作中要注重突破传统形式、传承实践形式、结合文艺形式、创新网络形式;为实现再教育效果,要重视从制度、师资和平台三个层面建立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员 再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12
- 1.2.1 研究意义12
- 1.2.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现状分析12-16
- 1.3.1 研究现状12-15
- 1.3.2 现状分析15-16
- 1.4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6
- 1.4.1 研究的重点16
- 1.4.2 研究的难点16
- 1.4.3 研究的创新点16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6-18
- 1.5.1 研究思路16-17
- 1.5.2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现状18-25
- 2.1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概念18-19
- 2.2 高校学生党员现状分析19-22
- 2.2.1 入党动机多样化19-20
- 2.2.2 入党前后差异较大20-21
- 2.2.3 模范作用不够突出21-22
- 2.3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22-25
- 2.3.1 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22-23
- 2.3.2 队伍力量薄弱,精力经验有限23
- 2.3.3 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有待完善23-25
-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25-32
- 3.1 党员再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25-27
- 3.1.1 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25-26
- 3.1.2 党员再教育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想实现的重要途径26-27
- 3.2 党员再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27-29
- 3.2.1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27-28
- 3.2.2 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8-29
- 3.3 党员再教育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应有之义29-32
- 3.3.1 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9-31
- 3.3.2 学生党员个人成长需要再教育的引导31-32
- 第四章 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探索32-48
- 4.1 再教育工作的目标32-33
- 4.2 再教育工作的原则33-37
- 4.2.1 先进性原则33-34
- 4.2.2 实践性原则34-35
- 4.2.3 主体性原则35-36
- 4.2.4 长效性原则36-37
- 4.3 再教育工作的内容37-41
- 4.3.1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37-38
- 4.3.2 加强党史时政教育38-39
- 4.3.3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39
- 4.3.4 着力先进性和典型教育39-40
- 4.3.5 结合专业素养教育40-41
- 4.4 再教育工作的形式41-44
- 4.4.1 突破传统形式41-42
- 4.4.2 传承实践形式42-43
- 4.4.3 结合文艺形式43
- 4.4.4 创新网络形式43-44
- 4.5 再教育工作的保障44-48
- 4.5.1 制度保障44-45
- 4.5.2 师资保障45-46
- 4.5.3 平台保障46-48
- 第五章 结语和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芳转;;目标管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举措[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2 吴萌;;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年05期
3 励立庆;;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1年02期
4 张日新;马安勤;韩云金;王丽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赵志军,常超,曹世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11期
6 王立;;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36期
7 陈洁;;试论高校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J];科技风;2009年16期
8 刘健;陈金玲;杨惠敬;于静;;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研究[J];学理论;2012年22期
9 马茂芬;;先进性建设: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发展[J];理论建设;2006年03期
10 白立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J];教育探索;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娇龙;当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楠楠;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3 刘祯祯;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4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96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