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对国企工人向上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9:04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经济水平迈入世界前列,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在我国,大多数人彼此间的财富、权力、身份、地位都处在相对稳定的层级中,社会阶层趋于稳定。一个人的职业身份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想要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改善社会地位,要比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转型的时代难得多。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赋有极强的吸纳能力和兼容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经济模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此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创新能力,我们需要靠脑力取胜得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权,想要实现社会身份的转型,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水平是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机器时代业已来临,大型的国有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技术性生产会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工人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问题,掌握新技术、拥有创新能力、做复合型新人才这些都是时代赋予工人们的新责任。就工人目前的流动处境而言,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较难,他们面临的是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竞争,多数工人仅受过自己所从事的专门行业的技术型教育,达不到跨行业操作水平,缺少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3.2.1 继续教育
1.3.2.2 向上职业流动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个案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工人受教育及就职状况实证分析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结果
2.2.1 工人受教育状况
2.2.1.1 工人初始学历调查
2.2.1.2 工人后续学历状况调查
2.2.2 教育状况对工人职业流动的影响
2.3 工人职位流动概况
2.3.1 初始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工人在工厂的职业地位
2.3.2 企业内工人向上流动的空间很小
2.3.3 受教育水平是制约其向上流动的关键因素
2.3.4 继续教育文凭和相关业务培训有助于工人的向上职业流动
第三章 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剖析
3.1 国企工人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及原因分析
3.1.1 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
3.1.2 工人消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
3.2 对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继续教育含金量太低
3.2.2 继续教育缺乏实用性
3.2.3 继续教育行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3.3 工人阶层生存环境的困境
3.3.1 企业内部阶层的固化
3.3.2 企业内部人为的障碍
3.4 国有企业缺少竞争流动机制
3.4.1 国有企业中能力和学历不匹配
3.4.2 国有企业中能力和薪资不匹配
第四章 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工人职业流动的可行途径
4.1 建立双效驱动机制
4.2 打破企业内部的阶层固化
4.2.1 破除阶层壁垒
4.2.2 公平竞争代替人情操作
4.3 促进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
4.3.1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
4.3.2 完善企业奖励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调查问卷
个人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J]. 徐浩,孙敬.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10)
[2]教育程度与工作转换:“工漂族”的一个解释[J]. 徐立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5)
[3]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J]. 贺晓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 俞启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5]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J]. 李锦峰. 社会. 2013(03)
[6]随机需求下的工人技能分布模型研究[J]. 廖丽平,刘绘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4)
[7]农民工的职业分割与向上流动[J]. 符平,唐有财,江立华.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6)
[8]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分析[J].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探析——以东莞市为例[J]. 汪传艳. 教育学术月刊. 2012(05)
[10]弱势阶层位置上的不平等经历——关于国企工人阶层的不平等问题研究之二[J]. 徐浩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硕士论文
[1]企业促进技术工人发展研究[D]. 张晶.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研究[D]. 宋婧.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8758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3.2.1 继续教育
1.3.2.2 向上职业流动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个案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工人受教育及就职状况实证分析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结果
2.2.1 工人受教育状况
2.2.1.1 工人初始学历调查
2.2.1.2 工人后续学历状况调查
2.2.2 教育状况对工人职业流动的影响
2.3 工人职位流动概况
2.3.1 初始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工人在工厂的职业地位
2.3.2 企业内工人向上流动的空间很小
2.3.3 受教育水平是制约其向上流动的关键因素
2.3.4 继续教育文凭和相关业务培训有助于工人的向上职业流动
第三章 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剖析
3.1 国企工人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及原因分析
3.1.1 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原因
3.1.2 工人消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
3.2 对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继续教育含金量太低
3.2.2 继续教育缺乏实用性
3.2.3 继续教育行业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3.3 工人阶层生存环境的困境
3.3.1 企业内部阶层的固化
3.3.2 企业内部人为的障碍
3.4 国有企业缺少竞争流动机制
3.4.1 国有企业中能力和学历不匹配
3.4.2 国有企业中能力和薪资不匹配
第四章 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工人职业流动的可行途径
4.1 建立双效驱动机制
4.2 打破企业内部的阶层固化
4.2.1 破除阶层壁垒
4.2.2 公平竞争代替人情操作
4.3 促进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
4.3.1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
4.3.2 完善企业奖励机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调查问卷
个人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J]. 徐浩,孙敬.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10)
[2]教育程度与工作转换:“工漂族”的一个解释[J]. 徐立娟.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5)
[3]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J]. 贺晓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4]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 俞启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5]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J]. 李锦峰. 社会. 2013(03)
[6]随机需求下的工人技能分布模型研究[J]. 廖丽平,刘绘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4)
[7]农民工的职业分割与向上流动[J]. 符平,唐有财,江立华.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6)
[8]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分析[J]. 吴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探析——以东莞市为例[J]. 汪传艳. 教育学术月刊. 2012(05)
[10]弱势阶层位置上的不平等经历——关于国企工人阶层的不平等问题研究之二[J]. 徐浩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硕士论文
[1]企业促进技术工人发展研究[D]. 张晶.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学历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化研究[D]. 宋婧.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18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91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