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1-02-16 16:22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推动了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研究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方法,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向我国传统意义上工人阶级及当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的历史转变。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新发展,分析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新特点、新挑战。从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革命、国外社会思潮三个方面论述了国际环境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国内因素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从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人才和工人阶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两个方面来论述工人阶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最后基于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从加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指导与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加强工人阶级队伍建设、加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等提出了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教育对策...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
第2章 我国工人阶级概述
2.1 经典意义上的工人阶级
2.1.1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工人阶级概念的界定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总体工人概念的论述
2.1.3 经典意义上工人阶级的特征
2.2 传统意义上的我国工人阶级
2.2.1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工人阶级
2.2.2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人阶级
2.2.3 传统意义上我国工人阶级的特征
2.3 当代意义上的我国工人阶级
2.3.1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内涵
2.3.2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主要特征
2.3.3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分析
3.1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3.1.1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
3.1.2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数量的变化
3.1.3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素质的变化
3.1.4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思想意识的变化
3.2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基本特征
3.2.1 工人阶级分层的特征
3.2.2 工人阶级的劳动类型高技术化的特征
3.2.3 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矛盾非对抗性的特征
3.3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带来的挑战
3.3.1 对工人阶级自身主体意识和使命感的挑战
3.3.2 对工人阶级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主要因素
4.1 国际环境因素
4.1.1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1.2 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1.3 国外社会思潮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2 国内环境因素
4.2.1 改革开放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2.3 产业结构调整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3 工人阶级所肩负使命的内在要求因素
4.3.1 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人才
4.3.2 工人阶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下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教育对策
5.1 加强对工人阶级的理论指导与教育
5.2 加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
5.2.1 加强党内成员整体先进性教育
5.2.2 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5.3 加强工人阶级队伍建设
5.3.1 提高工人阶级队伍自身的整体素质
5.3.2 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
5.4 加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工人阶级思想觉悟
5.4.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
5.4.2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5.5 充分发挥和加强工会的纽带作用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J]. 李庆华,高军. 理论探讨. 2012(01)
[2]保持和发展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现实途径[J]. 李庆华,高军. 学习与探索. 2011(06)
[3]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发展的[J]. 赵金鹏,乔燕妮.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04)
[4]科学认识当代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J]. 夏春良. 理论学刊. 2008(05)
[5]经济全球化对青年工人道德取向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 王俊华,刘英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02)
[6]私营企业劳资利益博弈与和谐关系构建[J]. 齐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12)
[7]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国企工人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 马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05)
[8]工人阶级的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石婷婷.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4)
[9]对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思考[J]. 曾国聪.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02)
[10]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J]. 阎霞.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07)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研究[D]. 李庆华.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36605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
第2章 我国工人阶级概述
2.1 经典意义上的工人阶级
2.1.1 马克思经典作家对工人阶级概念的界定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总体工人概念的论述
2.1.3 经典意义上工人阶级的特征
2.2 传统意义上的我国工人阶级
2.2.1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工人阶级
2.2.2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人阶级
2.2.3 传统意义上我国工人阶级的特征
2.3 当代意义上的我国工人阶级
2.3.1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内涵
2.3.2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主要特征
2.3.3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分析
3.1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3.1.1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
3.1.2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数量的变化
3.1.3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素质的变化
3.1.4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思想意识的变化
3.2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基本特征
3.2.1 工人阶级分层的特征
3.2.2 工人阶级的劳动类型高技术化的特征
3.2.3 工人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矛盾非对抗性的特征
3.3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带来的挑战
3.3.1 对工人阶级自身主体意识和使命感的挑战
3.3.2 对工人阶级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影响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主要因素
4.1 国际环境因素
4.1.1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1.2 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1.3 国外社会思潮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2 国内环境因素
4.2.1 改革开放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2.3 产业结构调整对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影响
4.3 工人阶级所肩负使命的内在要求因素
4.3.1 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人才
4.3.2 工人阶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新变化下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教育对策
5.1 加强对工人阶级的理论指导与教育
5.2 加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
5.2.1 加强党内成员整体先进性教育
5.2.2 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5.3 加强工人阶级队伍建设
5.3.1 提高工人阶级队伍自身的整体素质
5.3.2 保持和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
5.4 加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工人阶级思想觉悟
5.4.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
5.4.2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抵御西方社会思潮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5.5 充分发挥和加强工会的纽带作用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J]. 李庆华,高军. 理论探讨. 2012(01)
[2]保持和发展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现实途径[J]. 李庆华,高军. 学习与探索. 2011(06)
[3]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发展的[J]. 赵金鹏,乔燕妮.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04)
[4]科学认识当代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J]. 夏春良. 理论学刊. 2008(05)
[5]经济全球化对青年工人道德取向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 王俊华,刘英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02)
[6]私营企业劳资利益博弈与和谐关系构建[J]. 齐平.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12)
[7]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国企工人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 马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05)
[8]工人阶级的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石婷婷.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4)
[9]对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思考[J]. 曾国聪.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02)
[10]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J]. 阎霞.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07)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研究[D]. 李庆华.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36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3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