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2 05:41
青年的社会身份和角色确定是其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互动的结果。青年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在认知主体、认知角度、认知标准上有所不同,之间存在冲突与偏差,这种差异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对此问题的解决,最终还要回到青年积极自我认同的构建上。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研究. 2013,(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关系考量
1. 青年的自我认同以其社会定义为参照指标
2. 青年社会定义的实现依赖于自我认同的支持
3. 青年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的共同目标是追求同一性
4. 青年社会角色的确定是两种定义互动作用的结果
二、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
1. 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内涵 (1) 参与认知的主体不同
(1) 参与认知的主体不同
(2) 参与认知的角度不同
(3) 参与认知的标准不同
2. 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影响
(1) 自我的不确定性
(2) 自我方向感缺失
(3) 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4) 三种极端性倾向
3. 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归因
(1) 青年的主体性归因
(2) 社会的时空性归因
三、积极自我认同是青年社会定义的内在追求
1. 对自身身份的确认能够增强群体归属感
2. 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能够有效调节青年期的心理矛盾
3. 积极的自我认同有利于青年更好地认同社会、适应社会
4. 积极的自我认同有助于强化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实现社会价值
本文编号:3201089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研究. 2013,(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关系考量
1. 青年的自我认同以其社会定义为参照指标
2. 青年社会定义的实现依赖于自我认同的支持
3. 青年自我认同和社会定义的共同目标是追求同一性
4. 青年社会角色的确定是两种定义互动作用的结果
二、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
1. 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内涵 (1) 参与认知的主体不同
(1) 参与认知的主体不同
(2) 参与认知的角度不同
(3) 参与认知的标准不同
2. 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影响
(1) 自我的不确定性
(2) 自我方向感缺失
(3) 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4) 三种极端性倾向
3. 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归因
(1) 青年的主体性归因
(2) 社会的时空性归因
三、积极自我认同是青年社会定义的内在追求
1. 对自身身份的确认能够增强群体归属感
2. 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能够有效调节青年期的心理矛盾
3. 积极的自我认同有利于青年更好地认同社会、适应社会
4. 积极的自我认同有助于强化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实现社会价值
本文编号:3201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0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