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06:4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它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不同,也与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不同。当今时代,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党政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重视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的地位、党的政策及本身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发展的比较规范。特别是1989年和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的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进行研究。文章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提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进行规范化的背景,通过理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程序化的关系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提出的背景
    1.1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影响
    1.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阶层不断分化
    1.3 中国社会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的历程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
        2.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
        2.1.2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正式确立
        2.1.3 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得以明确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遭受挫折
        2.2.1 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功能逐步丧失
        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根本否定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2.3.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恢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3.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政策和法律上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2.3.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3.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取得的成就
        3.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国家宪法
        3.1.2 各党派确立了共同的政治目标和政治基础
        3.1.3 民主党派履行职能有章可循
        3.1.4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更明确
    3.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存在的不足
        3.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优化
        3.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内容要进一步具体化
        3.2.3 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要进一步强化
第四章 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化的对策
    4.1 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体系
        4.1.1 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树立三个意识
        4.1.2 建立上下顺畅、内外协调的规章制度体系
    4.2 制定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标准
        4.2.1 拓展政治协商的内容,细化政治协商的程序
        4.2.2 细化民主监督的内容,强化民主监督的程序
        4.2.3 明确参政议政的内容,优化参政议政的机制
    4.3 创新程序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3.1 严格程序,保证制度得到落实
        4.3.2 设立辩论环节,最大程度地照顾各方利益
    4.4 制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法律体系
        4.4.1 根据国情,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政党法》
        4.4.2 民主党派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性的工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期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与政党制度的演进[J]. 唐海军.  团结. 2006(05)
[2]政党政治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J]. 蒲国良.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3]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J]. 彭心安.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5(04)
[4]经济全球化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J]. 张献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01)
[5]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J]. 黄高晓.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1(04)
[6]全球化进程中的民主化浪潮:状况、影响及教训[J]. 郑曙村.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213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13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