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23:26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几年来,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欢迎。但由于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尚不够完善,一些政策落实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从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入手,通过对不同地域环境的516名大学生村官开展问卷调查,在与部分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干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借鉴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层次需求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指出陕西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报酬结构不合理,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考核工作落实不到位、职业出路不畅通。文章认为当前制约大学生村官激励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上不足,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激励手段有缺陷,大学生村官自身认识存在偏差。最后针对上述因素,本文着重从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完善激励措施、拓展大学生村官发展空间和加强大学生村官自身建设四个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通过建立落实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他们“下得去、干得好、...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弗鲁姆期望理论
2.2.2 亚当斯公平理论
2.2.3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2.2.4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
3.1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的政策和措施
3.2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的成效
3.3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的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结构
3.3.3 数据统计
3.4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3.4.1 报酬结构不合理
3.4.2 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
3.4.3 考核工作落实不到位
3.4.4 职业出路不畅通
3.5 制约大学生村官激励有效实施的原因分析
3.5.1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不足
3.5.2 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
3.5.3 激励手段上有缺陷
3.5.4 大学生村官认识有偏差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4.1 明确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的职责
4.1.1 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4.1.2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4.1.3 加强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
4.2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措施
4.2.1 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
4.2.2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4.2.3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4.3 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
4.4 大学生村官加强自身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各主体角色定位的思考[J]. 戴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2]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探析[J]. 徐兆宁. 新西部(理论版). 2013(10)
[3]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的思考[J]. 陈晓健. 才智. 2013(14)
[4]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J]. 程苗. 经济研究导刊. 2012(31)
[5]大学生村官职业化运行机制探究[J]. 赵永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6]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为例[J]. 中共固原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宁夏党校学报. 2012(02)
[7]试论大学生“村官”前期培养体系的构建[J]. 王永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1)
[8]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镇江地区为例[J]. 于江,张水娟.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5)
[9]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 李永生. 继续教育研究. 2010(09)
[10]大学生村官角色研究[J]. 郑明怀.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5)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D]. 李鸿鹄.浙江大学 2010
[2]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研究[D]. 战斌.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61383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弗鲁姆期望理论
2.2.2 亚当斯公平理论
2.2.3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2.2.4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
3.1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的政策和措施
3.2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的成效
3.3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的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结构
3.3.3 数据统计
3.4 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3.4.1 报酬结构不合理
3.4.2 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
3.4.3 考核工作落实不到位
3.4.4 职业出路不畅通
3.5 制约大学生村官激励有效实施的原因分析
3.5.1 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认识不足
3.5.2 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形成
3.5.3 激励手段上有缺陷
3.5.4 大学生村官认识有偏差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4.1 明确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的职责
4.1.1 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4.1.2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4.1.3 加强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
4.2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措施
4.2.1 建立合理的报酬机制
4.2.2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4.2.3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4.3 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
4.4 大学生村官加强自身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各主体角色定位的思考[J]. 戴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2]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发展机制探析[J]. 徐兆宁. 新西部(理论版). 2013(10)
[3]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的思考[J]. 陈晓健. 才智. 2013(14)
[4]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J]. 程苗. 经济研究导刊. 2012(31)
[5]大学生村官职业化运行机制探究[J]. 赵永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6]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为例[J]. 中共固原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宁夏党校学报. 2012(02)
[7]试论大学生“村官”前期培养体系的构建[J]. 王永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1)
[8]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镇江地区为例[J]. 于江,张水娟.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5)
[9]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 李永生. 继续教育研究. 2010(09)
[10]大学生村官角色研究[J]. 郑明怀.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5)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D]. 李鸿鹄.浙江大学 2010
[2]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研究[D]. 战斌.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61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6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