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中国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有效实现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12:25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分化日益严重,利益分化必然带来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和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使得民众更加频繁地向政策制定者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实现自身利益。现阶段,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特殊范畴。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民工社会地位的凸显,农民工的社会利益诉求日益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利益诉求渠道的不畅通、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利益组织缺失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民工在社会利益诉求过程中困难重重,许多利益无法得到有效实现。中国农民工长期处于权利失衡的境地,这种权利失衡的现象腐蚀着社会稳定的基石,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挑战。因此,探究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无法有效实现的原因,提出可行的政策,对于促进利益表达主体和决策者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明晰中国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的主要社会利益诉求以及实现情况,得出结论:当前农民工的某些社会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有效实现。进而从户籍...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论文创新及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有效实现的含义及其意义
    2.1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有效实现的含义
        2.1.1 农民工
        2.1.2 农民工的社会利益
        2.1.3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
        2.1.4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有效实现
    2.2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有效实现的意义
        2.2.1 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2.2.2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2.3 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2.4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社会形象
第3章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的主要内容及诉求实现现状
    3.1 农民工应享有的主要社会利益
    3.2 当前农民工主要社会利益诉求的实现情况
        3.2.1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3.2.2 就业选择的限制
        3.2.3 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
        3.2.4 社会保障利益缺失
        3.2.5 教育歧视
第4章 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难以实现的原因
    4.1 二元户籍制度的区隔
    4.2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
        4.2.1 农民工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处于弱势
        4.2.2 信访制度不健全
        4.2.3 工会组织缺失
        4.2.4 大众传媒作用微弱
    4.3 利益实现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4.3.1 法律限制太多
        4.3.2 法律资源欠缺
        4.3.3 法律惩治不够
    4.4 传统观念的束缚
        4.4.1 农民工自身方面
        4.4.2 地方政府方面
        4.4.3 企业领导人方面
第5章 有效实现农民工社会利益诉求的路径选择
    5.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5.2 健全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
        5.2.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2.2 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机制
        5.2.3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5.3 完善利益实现的保障机制
        5.3.1 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5.3.2 发挥组织的保障作用
    5.4 转变价值理念,强化责任意识
        5.4.1 强化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
        5.4.2 转变企业不合理的经营理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307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07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