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团主义理论研究 ——乡镇政府、农村组织与水利建设
发布时间:2021-08-02 21:19
国家以促进社会团体的制度来将社会团体利益博弈纳入制度化轨道,这种设想就被称为“法团主义”。解决当前中国农村问题关键是让农民自发建立一个基层组织,能将国家意志传达给农民,又能将农民愿望反馈于国家,此即西方法团主义理论的应用。具有强大能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并非是按严格科层制、专业化分工组织起来的,而是具有强烈乡土性的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于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基础公共品,保持农村基本稳定和秩序,而水利建设其性质是基础公共品,且具强烈乡土性,故是法团主义应用之关键。乡镇政府在地方共同体中是水利建设的公共权威,然就其发展现状来看缺乏公共性,这是农村组织作为法团组织所遇的首个困境。水利产权制度没有形成结构化则是其困境之二。法团主义框架下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以公民社会为背景,将乡镇政府与农村组织法治化。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农村组织
(一)法团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
1、法团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2、法团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二)法团主义基本理论
1、法团主义对“国家与社会”的界定:与多元主义之比较
2、法团组织中的“组织”:与法人团体之比较
3、“国家—社会—组织”:法团主义的制度结构
(三)法团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农村组织中的理论应用
1、法团主义与中国农村组织的理论契合
2、法团主义应用之关键:乡镇政府、农村组织与水利建设
二、乡镇政府: 水利建设中的公共权威
(一)乡镇政府的角色
1、乡镇政府的现状
2、乡镇政府角色的发展方向
3、乡镇政府角色发展的短板:缺乏公共性
4、总结
(二)乡镇政府的治理功能
1、公共性缺失条件下的治理功能
2、乡镇政府应有治理功能的实现途径
三、农村组织:水利建设中的法团组织
(一)农村组织的角色定位
1、农村组织源流概论
2、农业组织之结构与功能
(二)农村组织与水利产权制度
1、农村组织松散条件下的水利产权
2、组织起来:水利产权制度发展的核心
四、法团主义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一)建设公民社会
(二)乡镇政府与农村组织的法治化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纪之交的两大变化与三农新解[J]. 温铁军,孙永生. 经济问题探索. 2012(09)
[2]论土地性质与土地征收[J].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农村暴露出更多深层次问题[J]. 贺雪峰. 党政干部文摘. 2007(09)
[4]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 贺雪峰,董磊明,陈柏峰. 学习与实践. 2007(08)
[5]论村级负债的区域差异——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J]. 贺雪峰. 管理世界. 2005(11)
[6]论村治模式[J]. 贺雪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2)
[7]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J]. 贺雪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1)
[8]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对当前中国农村研究的反思及建议[J]. 贺雪峰. 学习与探索. 2004(05)
[9]论村庄政治社会现象[J]. 贺雪峰,胡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18293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农村组织
(一)法团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
1、法团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2、法团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二)法团主义基本理论
1、法团主义对“国家与社会”的界定:与多元主义之比较
2、法团组织中的“组织”:与法人团体之比较
3、“国家—社会—组织”:法团主义的制度结构
(三)法团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农村组织中的理论应用
1、法团主义与中国农村组织的理论契合
2、法团主义应用之关键:乡镇政府、农村组织与水利建设
二、乡镇政府: 水利建设中的公共权威
(一)乡镇政府的角色
1、乡镇政府的现状
2、乡镇政府角色的发展方向
3、乡镇政府角色发展的短板:缺乏公共性
4、总结
(二)乡镇政府的治理功能
1、公共性缺失条件下的治理功能
2、乡镇政府应有治理功能的实现途径
三、农村组织:水利建设中的法团组织
(一)农村组织的角色定位
1、农村组织源流概论
2、农业组织之结构与功能
(二)农村组织与水利产权制度
1、农村组织松散条件下的水利产权
2、组织起来:水利产权制度发展的核心
四、法团主义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一)建设公民社会
(二)乡镇政府与农村组织的法治化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纪之交的两大变化与三农新解[J]. 温铁军,孙永生. 经济问题探索. 2012(09)
[2]论土地性质与土地征收[J].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农村暴露出更多深层次问题[J]. 贺雪峰. 党政干部文摘. 2007(09)
[4]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 贺雪峰,董磊明,陈柏峰. 学习与实践. 2007(08)
[5]论村级负债的区域差异——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J]. 贺雪峰. 管理世界. 2005(11)
[6]论村治模式[J]. 贺雪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2)
[7]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J]. 贺雪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1)
[8]论农村政策基础研究——对当前中国农村研究的反思及建议[J]. 贺雪峰. 学习与探索. 2004(05)
[9]论村庄政治社会现象[J]. 贺雪峰,胡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318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318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