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自治与管控——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影响因素与适用条件

发布时间:2021-10-19 05:31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乡村治理形成了自治与管控两大重要传统,这两大传统受地丁主导的税收结构、无为政治理念、伦理本位与职业分立的社会结构、儒法治理思想、多灾生态环境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当前各地村民自治、合作互助、网格管理、"三治"结合等治理创新蕴含着这些传统元素,但是,要真正推动这些实践的制度化,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须认识这些传统的适用条件、环境及其运行本身面临的障碍,重要的是更加凸显政府的服务角色,促进社会共同体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保护和激励新乡贤的社会参与意识,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良性互动。 

【文章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现代启示[J]. 夏中南.  前线. 2015(04)
[2]论保甲法的体制性腐败[J]. 周联合.  社会科学研究. 2011(03)
[3]浅议南宋社仓制度[J]. 许秀文.  河北学刊. 2007(04)
[4]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J]. 卜风贤.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09(00)
[5]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J]. 刁培俊,张国勇.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4)
[6]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J]. 张维迎,邓峰.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3)
[7]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J]. 胡庆钧.  云南社会科学. 2001(03)
[8]关于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J]. 党国印.  中国农村观察. 1996(04)



本文编号:3444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44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