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精英与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0-23 05:35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乡村衰落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举措。乡村精英在稳定乡村社会秩序、吸纳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村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结构洞理论视角来看,乡村精英是有效联结乡村社会内外关系网络的结构洞节点,具有信息和资源优势来构建或者扩大与乡村内外部其他行动者的网络关系。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精英所占据的结构洞位置,不仅是乡村社会内部人际关系、人员组织、村务自治的关键节点,也是乡村社会与外部世界政策、信息、资源等汇集和调配的关键节点。只有构建跨越结构洞的桥梁关系,促进乡村各治理主体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优化乡村社会网络结构,推动多元化乡村精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才能实现乡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的有效参与。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乡村精英与其他行动者的网络关系类型
结构洞概念来源于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所著的《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伯特将社会网络中某些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伯特认为,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比彼此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因为位置决定了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获取的信息、资源和权力。(12)因此,如果某个行动者占据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将无直接关系或者关系间断的行动者联结起来,并在行动者之间搭建传递信息、资源的桥梁,那么作为“第三方”,该行动者将获得由结构洞所赋予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13)如图1 (a)所示,A、B、C、D构成一个网络群体,B、C、D三个行动者相互之间没有联系,A与B、C、D分别相连,拥有BC、BD、CD这三个结构洞,A的位置是整个网络中信息传递和资源交换的结构洞节点,发挥着中介作用,因而在该网络群体中最具有竞争优势。伯特进一步对社会网络中的两类冗余关系进行了区分:(1)由内部高凝聚力带来的冗余关系。如果某个网络群体中的行动者彼此相互联结,那么网络群体内的高凝聚力就会产生冗余关系。(2)由结构等位带来的冗余关系。如果群体内的多个行动者与群体外的相同行动者产生联结,这种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结构等位也会产生冗余关系。(14)而结构洞就存在于社会网络中没有冗余关系的地方。因此,根据结构洞理论,行动者既可以在规模庞大、结构多样化的社会网络中搜寻结构洞所在的位置,进而占据通向信息、控制利益的要塞,又能够在原有社会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广泛的非冗余关系,扩大原有社会网络规模,延伸原有社会网络的联结范围,进而增加结构洞产出。如图1(b)所示,将原有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B、C、D分别向外延伸,形成B1B2、B1A、B2A、C1C2、C1A、C2A、D1D2、D1A、D2A等新的结构洞,B、C、D将分别占据新的结构洞节点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俗互动:农村网格化管理与新乡贤“德治”协同逻辑[J]. 张兴宇,季中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任务型乡贤”与乡村振兴中的精英再造[J]. 许汉泽,徐明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中国乡村治理精英与乡村振兴[J]. 郭苏建,王鹏翔.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自主性与行政吸纳合作: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机制分析[J]. 拜茹,尤光付.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1)
[5]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J]. 郑庆杰,刘欢.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6]“乡贤回归”:城乡循环修复与精英结构再造——以改革开放40年的城乡关系变迁为分析背景[J]. 姜方炳. 浙江社会科学. 2018(10)
[7]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J]. 唐任伍,郭文娟. 改革. 2018(08)
[8]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J]. 郭珍,刘法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9]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力转型与村治逻辑[J]. 李方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内生整合与外部嵌入:农村社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J]. 于水,姜凯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本文编号:3452572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乡村精英与其他行动者的网络关系类型
结构洞概念来源于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所著的《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伯特将社会网络中某些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伯特认为,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比彼此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因为位置决定了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获取的信息、资源和权力。(12)因此,如果某个行动者占据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将无直接关系或者关系间断的行动者联结起来,并在行动者之间搭建传递信息、资源的桥梁,那么作为“第三方”,该行动者将获得由结构洞所赋予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13)如图1 (a)所示,A、B、C、D构成一个网络群体,B、C、D三个行动者相互之间没有联系,A与B、C、D分别相连,拥有BC、BD、CD这三个结构洞,A的位置是整个网络中信息传递和资源交换的结构洞节点,发挥着中介作用,因而在该网络群体中最具有竞争优势。伯特进一步对社会网络中的两类冗余关系进行了区分:(1)由内部高凝聚力带来的冗余关系。如果某个网络群体中的行动者彼此相互联结,那么网络群体内的高凝聚力就会产生冗余关系。(2)由结构等位带来的冗余关系。如果群体内的多个行动者与群体外的相同行动者产生联结,这种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结构等位也会产生冗余关系。(14)而结构洞就存在于社会网络中没有冗余关系的地方。因此,根据结构洞理论,行动者既可以在规模庞大、结构多样化的社会网络中搜寻结构洞所在的位置,进而占据通向信息、控制利益的要塞,又能够在原有社会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广泛的非冗余关系,扩大原有社会网络规模,延伸原有社会网络的联结范围,进而增加结构洞产出。如图1(b)所示,将原有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B、C、D分别向外延伸,形成B1B2、B1A、B2A、C1C2、C1A、C2A、D1D2、D1A、D2A等新的结构洞,B、C、D将分别占据新的结构洞节点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俗互动:农村网格化管理与新乡贤“德治”协同逻辑[J]. 张兴宇,季中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2]“任务型乡贤”与乡村振兴中的精英再造[J]. 许汉泽,徐明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3]中国乡村治理精英与乡村振兴[J]. 郭苏建,王鹏翔.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自主性与行政吸纳合作: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机制分析[J]. 拜茹,尤光付.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1)
[5]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J]. 郑庆杰,刘欢.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6]“乡贤回归”:城乡循环修复与精英结构再造——以改革开放40年的城乡关系变迁为分析背景[J]. 姜方炳. 浙江社会科学. 2018(10)
[7]乡村振兴演进韧性及其内在治理逻辑[J]. 唐任伍,郭文娟. 改革. 2018(08)
[8]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J]. 郭珍,刘法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9]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力转型与村治逻辑[J]. 李方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10]内生整合与外部嵌入:农村社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J]. 于水,姜凯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本文编号:3452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5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