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理论阐释与现实建构 ——基于治理场域演化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7 01:5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农村场域制度变迁和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农村传统社会结构处于整体流变状态。农村组织资源快速流失和社会失序为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提出了客观诉求。“组织起来”成为当前农村治理语境下的关注焦点,农村社会组织是这种话语范畴中的重要内容。“农村社会组织”是统述性的话语概念,指嵌入农村社会结构的系统机制和组织安排,社会组织建构目的是为解决转型期农村社会管理秩序重塑和村社共同体生活意义及文化、精神层面等价值再规范问题。从理论视角、分析路径、理论价值、研究目的及研究结论五个方面简要概述。理论视角:以学界有关社会组织“结构研究”和“行动研究”的两类主导范式相结合为视角切入,在结构功能理论与开放组织系统理论基础上,从自主国家与能动社会互构的思维逻辑,立足国家与村社相互交融的机制、策略与路径,重点关注农村社会组织治理场域的思路,提出了“结构-行动”互构性新解释视角;分析路径:将村社共同体置于长时段历史背景,运用中观、宏观和微观三层研究框架,对转型农村社会组织场域的生长逻辑、演变机理、重构动力和发展路径展开具体阐释;理论价值:村社...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社会组织基础概念
        1.2.2 农村社会组织概念界定
        1.2.3 场域及农村治理场域
    1.3 文献述评
        1.3.1 农村社会组织现实路径研究
        1.3.2 农村社会组织理论路径研究
        1.3.3 组织系统理论相关研究
    1.4 基本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路径
    1.6 研究重难点、创新与不足
第2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研究新视角:“结构—行动”互构性分析
    2.1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进的理论预设
        2.1.1 组织场域建构与“ASD”框架的“能动”预设
        2.1.2 社会变迁与组织结构“分化-整合”假设
        2.1.3 制度转型与组织演化“均衡”假设
    2.2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研究“结构—行动”互构新视角的分析框架
        2.2.1 场域中的互构视角阐释
        2.2.2 治理场域中的互构视角基本思路
        2.2.3 治理场域中的互构路径研究内容
    2.3 农村社会组织治理研究的操作框架:一种场域建构性质的探讨
        2.3.1 治理场域的基本框架
        2.3.2 治理场域建构的因果力:制度、行动和环境
    2.4 小结
第3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进基础:开放系统的结构与行动
    3.1 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结构—行动”视角阐释
        3.1.1 组织开放系统内涵阐释
        3.1.2 组织开放系统建构的基本思路
    3.2 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结构—行动”框架解析
        3.2.1 组织成长宏观视野:空间转化与结构变迁下的分析
        3.2.2 组织形塑中观视野:多重机制嵌入的治理场域
        3.2.3 组织透析微观视野:软性机制与共意动员场域的建构
    3.3 小结
第4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进动因及路径:结构“耗散”到“能动”均衡
    4.1 农村社会组织动力基础:场域演化与结构重塑
        4.1.1 “行动者-制度-环境”互构中的农村场域
        4.1.2 组织场域演化动力:结构耗散性的阐释
        4.1.3 耗散结构与农村社会组织治理演化的动力机制
    4.2 农村社会组织场域下结构耗散与治理均衡
        4.2.1 场域边界的开放性:“调试-均衡”的适应性演变
        4.2.2 治理场域系统重构:“互构-博弈”整合中的动力机制
        4.2.3 系统力有序耦合:走向农村社会均衡治理“新常态”
    4.3 小结
第5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场域重构的经验检视:以农村老人协会为例
    5.1 治理场域演化:“结构—行动”互构下的农村老人协会
        5.1.1 空间秩序转换:国家社会关系重构中的老人协会
        5.1.2 结构变迁与组织场域再构:老人协会的演变逻辑
        5.1.3 制度环境与治理结构重塑:“善秩”体系建构
    5.2 治理场域再造检视:以山东张高村老人协会为例
        5.2.1 场域视野下老人协会的“情景地图”
        5.2.2 嵌入与重构:老人协会“结构—行动”互构路径阐释
    5.3 小结
第6章 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现实建构:走向均衡的良序治理
    6.1 农村场域行动者合作框架:从参与、合作到公共机制建构
        6.1.1 组织行动者的参与机制建构
        6.1.2 组织行动者的合作机制建构
        6.1.3 组织行动者的公共机制建构
    6.2 农村宏观制度层面治理路径:制度与结构的均衡
        6.2.1 强势外推和内源自生:组织建构的双维制度均衡
        6.2.2 制度“嵌入”与结构“共生”:组织系统再造与重塑
        6.2.3 走向“钻石型”结构:组织系统建构的路径探索
    6.3 农村环境层面治理路径:村社场域系统要素结构均衡
        6.3.1 内源发展与制度策略性平衡
        6.3.2 外促发展与思维战略性平衡
        6.3.3 应然发展与村社规则性平衡
第7章 结论及讨论
    7.1 理论层面
    7.2 现实层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乡村治理变革[J]. 廖业扬,李丽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2]论基层治理的组织互动与有效模式——以台湾地区村里组织和社区发展协会的“竞合式治理”为参照[J]. 袁方成,柳红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3]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以浙江省7个行政村调查为例[J]. 张铤.  中州学刊. 2014(12)
[4]制度结构变迁的内生性理论[J]. 黄少安,刘兰勇.  学术月刊. 2014(11)
[5]“结构—功能”互适性理论:转型农村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新解释框架——基于农村社会组织的维度[J]. 李志强,王庆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6]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开放系统研究新解释——以“结构—功能”理论为框架[J]. 李志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协同治理的行动者结构及其动力机制[J]. 杨华锋.  学海. 2014(05)
[8]云南藏区老年协会自主性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考察[J]. 施巍巍,王丽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9]转型期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新视野——“结构—功能”理论框架下农村社会组织分析维度[J]. 李志强.  社会主义研究. 2014(04)
[10]平衡性逻辑:乡村社会组织成长路径的中国模式——以渝东北Y村“乐和家园”为考察对象[J]. 王栋,郭学军.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7)

博士论文
[1]农村公共空间的转型研究[D]. 陈晶环.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逻辑研究[D]. 闫芳.上海交通大学 2013
[3]农村制度变迁中政府主导逻辑的困境与超越[D]. 田克祯.吉林大学 2009
[4]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悖论研究[D]. 王智辉.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80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80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