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发展民营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的互补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9 11:2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历史的全面总结和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惠及全中国的农民,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民营经济中的微观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应该要积极参与,尤其是已成熟的民营企业要首先反哺农村,服务农业,回报社会,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民营企业与农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利益关系,是构建新农村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在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主体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我们要积极地去寻找适合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补模式,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营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 选题的研究近况
    (三) 本文选题的研究特色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1、民营经济的界定
        2、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
        3、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主要任务
        2、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3、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民营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互补性分析
    (一) 互补的理论基础
        1、比较优势理论
        2、工业反哺农业论
    (二) 民营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互补性
        1、民营经济与新农村互补的可行性
        2、民营经济与新农村互补的可能性
三、民营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 民营经济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带动农村发展特色经济
        2、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宽农民就业渠道
        4、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形式
        6、推动农村基本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 新农村建设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提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2、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
        3、提供原材料
        4、提供资金支持
四、民营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补的对策分析
    (一)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互补双赢的基础
        1、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
        2、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
    (二) 发展农村民营企业是互补双赢的核心
        1、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2、推进以土地“财产权”为股份的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3、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创业型”企业
    (三) 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互补双赢的推动力量
        1、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2、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在参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中的作用
    (四) 构建农村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是实现互补双赢的保障
        1、资金融通服务
        2、引进人才,提高技术创新
        3、开拓市场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农村建设成就明显道路漫长[J].   农村实用技术. 2010(01)
[2]改革开放三十年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J]. 陶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9)
[3]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与改革对策[J]. 金华新,郑成刚,马先福.  硅谷. 2008(06)
[4]新农村建设中若干问题初探[J]. 袁翠,杨满心.  当代经济. 2008(03)
[5]科学发展现代农业 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J]. 魏岚.  内蒙古统计. 2008(01)
[6]推动民营经济反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J]. 郭立友,伍万云.  湖南农机. 2007(11)
[7]浅析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邢玉升,吴显亮.  求是学刊. 2007(06)
[8]土地发展权框架下失地农民的补偿[J]. 张良悦.  东南学术. 2007(06)
[9]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及其创新[J]. 王骏,陈志峰.  探索. 2007(05)
[10]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 康立厚.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8)

博士论文
[1]“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 严小龙.湖南师范大学 2007
[2]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 孙成军.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 龚晓菊.武汉大学 2005
[4]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条件研究[D]. 陈德萍.江西财经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 史兆冉.吉林大学 2009
[2]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D]. 宋静.中央民族大学 2008
[3]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探讨[D]. 曾煜.四川大学 2007
[4]中国特色民营经济的发展[D]. 刘新伟.华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8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8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