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行动体系重建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11-10 13:22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地域共同体不断消解,如何重塑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现代地域社会新公共性重建的重要基础;作为公共性重塑机制和地域生成路径,重塑普遍主义价值观导向的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秩序重构的关键。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行动体系转型及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集中居住过程中空间"脱嵌"的农民个体"脱身不脱根",依然不同程度地延续着传统村落型地域整合机制,使得社区化导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半融合"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及新地域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如何找回行动并重塑主体性社会行动体系,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新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奥田道大的地域社会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城乡治理70年的演进逻辑[J]. 武小龙.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2)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J]. 田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逻辑及能力建设:基于治理主体多元化视角的分析[J]. 刘华,王观杰.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6)
[4]“乡土连续统”: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践样态研究——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J]. 田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新型单位化现象研究[J]. 田鹏. 农业经济. 2018(01)
[6]流失“村民”的村落:传统村落的转型及其乡村性反思——基于15个典型村落的经验研究[J]. 文军,吴越菲. 社会学研究. 2017(04)
[7]“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J]. 田鹏,陈绍军. 人口与经济. 2016(04)
[8]分割与整合:“村改居”的制度困境及未来[J]. 马光川,林聚任.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9)
[9]论“村改居”后村委会的功能嬗变[J]. 田鹏,陈绍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7)
[10]新时期中国城乡“社会样态”的变迁与治理转型[J]. 田毅鹏,徐春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2)
本文编号:3487337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奥田道大的地域社会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城乡治理70年的演进逻辑[J]. 武小龙.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2)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J]. 田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逻辑及能力建设:基于治理主体多元化视角的分析[J]. 刘华,王观杰.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6)
[4]“乡土连续统”: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践样态研究——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J]. 田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新型单位化现象研究[J]. 田鹏. 农业经济. 2018(01)
[6]流失“村民”的村落:传统村落的转型及其乡村性反思——基于15个典型村落的经验研究[J]. 文军,吴越菲. 社会学研究. 2017(04)
[7]“无主体半熟人社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行为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例[J]. 田鹏,陈绍军. 人口与经济. 2016(04)
[8]分割与整合:“村改居”的制度困境及未来[J]. 马光川,林聚任.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9)
[9]论“村改居”后村委会的功能嬗变[J]. 田鹏,陈绍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7)
[10]新时期中国城乡“社会样态”的变迁与治理转型[J]. 田毅鹏,徐春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02)
本文编号:3487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8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