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构建: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稳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23:25
社会组织的发育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社会组织发育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存在着同样的桎梏——社会组织有利于社会稳定,而社会组织发育过程却引发各种利益冲突,甚至导致利益冲突扩大化,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社会组织发育过程中,要实现社会稳定,则需要有效的制度进行引导和规约。本文在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发育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梳理当前社会稳定机制的缺失和不足,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村社会稳定机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由来、创新之处、研究意义和方法,并对研究现状和核心概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首先对农村社会组织发育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动因,以及分类和特性进行研究;接着对于农村社会稳定现存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考察。第三部分:介绍了农村社会组织在政治参与、村庄治理、社会互助、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角色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实现。第四部分:探讨了当前的社会稳定机制既未能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稳定功能,又未能有效引导和规约农村社会组织发育使矛盾纠纷扩大化的弊端,社会稳定机制在维护农村...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由来及意义
(一) 选题由来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一) 社会组织界定
(二) 农村社会组织的定义
(三) 农民组织化
(四) 社会稳定的含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 农村社会组织研究综述
(二) 社会稳定研究综述
(三) 与选题更为密切的研究综述
(四) 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 理论创新
(二) 内容创新
第二章 农村社会组织发育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现状
一、农村社会组织发育
(一) 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
(二) 农村社会组织的特性
(三) 农村社会组织的分类
二、农村社会稳定研究
(一) 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
(二) 特性
三、小结
第三章 农村社会组织的稳定功能研究
一、组织参与
(一) "粘合剂":聚合功能
(二) "传送带":表达功能
二、组织治理
(一) "守护者":治安功能
(二) "过滤带":调解功能
三、组织互助
(一) "安全阀":保障功能
(二) "动力源":服务功能
四、组织维权
(一) "减震器":维护功能
(二) "拾音器":集聚功能
五、小结
第四章 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机制失范
一、权威旁落与治理乱象:监督管理机制的弱化
(一) 权威旁落
(二) 治理乱象
二、经济门槛与公益偏离:利益保障机制的缺位
(一) 经济门槛
(二) 公益偏离
三、治安恶化与群体事件:表达调处机制的堵塞
(一) 治安恶化
(二) 群体事件
四、价值冲突与信仰缺失:价值认同机制的流失
(一) 价值冲突
(二) 信仰缺失
五、小结
第五章 新型稳定机制建构
一、多方参与:理顺监督管理机制
二、利益均衡:健全利益保障机制
三、拓展渠道:理顺表达维护机制
四、文化融合:重塑价值认同机制
五、变堵为疏:重建调处疏导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的治理功能提升:自治组织培育与自治体系构建[J]. 黄辉祥,刘宁.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03)
[2]村治中的政治博弈与利益整合——资源型农村选举纠纷的博弈分析[J]. 董江爱,崔培兵. 中国农村观察. 2010(02)
[3]县委书记视野中的农村信访问题[J]. 肖立辉. 中国行政管理. 2009(12)
[4]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 于建嵘.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6)
[5]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深化发展的新契机[J]. 南刚志,季丽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4)
[6]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 张可创. 理论导刊. 2009(05)
[7]当前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实现机制探讨[J]. 叶国平. 前沿. 2008(07)
[8]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 史传林. 学术交流. 2007(09)
[9]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J].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若干思考[J]. 俞可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1)
本文编号:349976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由来及意义
(一) 选题由来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
(一) 社会组织界定
(二) 农村社会组织的定义
(三) 农民组织化
(四) 社会稳定的含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 农村社会组织研究综述
(二) 社会稳定研究综述
(三) 与选题更为密切的研究综述
(四) 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 理论创新
(二) 内容创新
第二章 农村社会组织发育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现状
一、农村社会组织发育
(一) 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
(二) 农村社会组织的特性
(三) 农村社会组织的分类
二、农村社会稳定研究
(一) 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
(二) 特性
三、小结
第三章 农村社会组织的稳定功能研究
一、组织参与
(一) "粘合剂":聚合功能
(二) "传送带":表达功能
二、组织治理
(一) "守护者":治安功能
(二) "过滤带":调解功能
三、组织互助
(一) "安全阀":保障功能
(二) "动力源":服务功能
四、组织维权
(一) "减震器":维护功能
(二) "拾音器":集聚功能
五、小结
第四章 农村社会组织发育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机制失范
一、权威旁落与治理乱象:监督管理机制的弱化
(一) 权威旁落
(二) 治理乱象
二、经济门槛与公益偏离:利益保障机制的缺位
(一) 经济门槛
(二) 公益偏离
三、治安恶化与群体事件:表达调处机制的堵塞
(一) 治安恶化
(二) 群体事件
四、价值冲突与信仰缺失:价值认同机制的流失
(一) 价值冲突
(二) 信仰缺失
五、小结
第五章 新型稳定机制建构
一、多方参与:理顺监督管理机制
二、利益均衡:健全利益保障机制
三、拓展渠道:理顺表达维护机制
四、文化融合:重塑价值认同机制
五、变堵为疏:重建调处疏导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村民自治的治理功能提升:自治组织培育与自治体系构建[J]. 黄辉祥,刘宁.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03)
[2]村治中的政治博弈与利益整合——资源型农村选举纠纷的博弈分析[J]. 董江爱,崔培兵. 中国农村观察. 2010(02)
[3]县委书记视野中的农村信访问题[J]. 肖立辉. 中国行政管理. 2009(12)
[4]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 于建嵘.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6)
[5]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深化发展的新契机[J]. 南刚志,季丽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4)
[6]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 张可创. 理论导刊. 2009(05)
[7]当前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实现机制探讨[J]. 叶国平. 前沿. 2008(07)
[8]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 史传林. 学术交流. 2007(09)
[9]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J].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若干思考[J]. 俞可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1)
本文编号:3499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49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