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青岛市农民工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16:17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民工的社会流动类型、农民工的休闲参与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对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类型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调查的306名农民工中,认为向下流动的占17.3%,水平流动的占55.2%,向上流动的占27.5%。向下流动的农民工表现为:工作时间长,收入水平低;工作不稳定,社会保障低;居住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水平流动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多数,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职业技能有待提升,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不算高;保险意识增强,社会保障不算全;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消费不算低。向上流动的农民工以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为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拥有职业技能的比例较高,他们工作时间较规范,收入高;居住条件较“优越”,消费高;社会保障较全面,心气高。2.对影响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发现追求城市梦想的农民工逐渐意识到了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并寻求特殊的提升方式。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年龄轻有经验、拥有一定职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具备人力资本优势,他们实现垂直向上流动的现实条件要优于其他农民... 

【文章来源】: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青岛市农民工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1(从左至右依次为:段衍青、石智明、王方魁,2013年5月拍摄

休闲时间,篮球,职工,农民工


要组成部分,吸引农民工参与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农民工要积极融入社区、企业,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图4-1-2 马士基职工休闲时间打篮球 图4-1-3 2012年马士基集团运动会拔河比赛运动可以最高程度的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运动参与需要有其他人的参与,以跑步为例,首先要看到其他人在跑,然后在社会化过程中认识到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增加幸福感,因此,内部动机要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精力过剩理论、宣泄理论、补偿理论在运动类休闲中的解释可以使不同参与者的原因得到更有力的揭示。4.1.5 提高类休闲参与行为培训、学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休闲行为,此类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休闲”的内涵有一定距离。之所以在此将其作为农民工的休闲行为,是因为此类活动有可能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有助于向上的流动,放在一起对照有助于发现农民工休闲时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农民工用以学习培训、自我提高的活动内容,命名为提高类休闲。表4-1-14 提高类休闲参与行为一览表均值 从不参与% 很少参与% 偶尔参与% 经常参与% 每天参与%口才培训2.0±0.859 36.5 26.5 37 — —上网查资料3.15±1.221 2. 6 41.7 11.7 25.7 18.3听讲座1.66±0.787 50 38.3 7.8 3.9 —夜校学习1.78±0.934 52.6 21.3 21.7 4.3 —外语培训2.05±0. 868 33 31.3 33.5 2.2 —在所列出的五种提高类休闲行为中(如表4-1-14)

农民工,休闲行为,外语培训,休闲时间利用


要组成部分,吸引农民工参与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农民工要积极融入社区、企业,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图4-1-2 马士基职工休闲时间打篮球 图4-1-3 2012年马士基集团运动会拔河比赛运动可以最高程度的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运动参与需要有其他人的参与,以跑步为例,首先要看到其他人在跑,然后在社会化过程中认识到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增加幸福感,因此,内部动机要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精力过剩理论、宣泄理论、补偿理论在运动类休闲中的解释可以使不同参与者的原因得到更有力的揭示。4.1.5 提高类休闲参与行为培训、学习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休闲行为,此类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休闲”的内涵有一定距离。之所以在此将其作为农民工的休闲行为,是因为此类活动有可能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有助于向上的流动,放在一起对照有助于发现农民工休闲时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农民工用以学习培训、自我提高的活动内容,命名为提高类休闲。表4-1-14 提高类休闲参与行为一览表均值 从不参与% 很少参与% 偶尔参与% 经常参与% 每天参与%口才培训2.0±0.859 36.5 26.5 37 — —上网查资料3.15±1.221 2. 6 41.7 11.7 25.7 18.3听讲座1.66±0.787 50 38.3 7.8 3.9 —夜校学习1.78±0.934 52.6 21.3 21.7 4.3 —外语培训2.05±0. 868 33 31.3 33.5 2.2 —在所列出的五种提高类休闲行为中(如表4-1-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举措[J]. 任玉岭.  中国经济周刊. 2013(08)
[2]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协同[J]. 林竹.  农村经济. 2011(12)
[3]农民工体育边缘化及救治——以公共选择理论为研究视角[J]. 何元春,林致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5)
[4]生活方式视角的农民工融入城市:成都证据[J]. 杨风.  重庆社会科学. 2011(04)
[5]差异公民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J]. 安剑群.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6]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机理与途径[J]. 韩秋红,程云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7]“八个零”:折射中国农民工休闲生活境况之忧[J]. 马惠娣.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12)
[8]关于构建农民工体育参与与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考[J]. 朱寒笑,陈小蓉.  中国体育科技. 2010(03)
[9]东北地区农民休闲态度实证研究[J]. 金海水.  商业时代. 2010(12)
[10]北京市农民工生活方式五年间转变的实证研究[J]. 纪韶,李舒丹.  人口与经济. 2010(02)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休闲行为研究[D]. 金海水.东北财经大学 2009
[2]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 韦向阳.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农民工城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兴周.上海大学 2009
[4]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 熊易寒.复旦大学 2008
[5]农民工培训投入决策研究[D]. 张晔林.南京农业大学 2008
[6]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D]. 季文.南京农业大学 2008
[7]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 陶明达.山东农业大学 2006
[8]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钱正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6
[9]我国农民非农化发展研究[D]. 王海燕.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 刘忠霞.西南大学 2011
[2]生活服务业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研究[D]. 董文超.南京理工大学 2010
[3]城市建筑业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 刘娜.华中农业大学 2008
[4]从消费方式透视“80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D]. 王艳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08
[5]城市农民工闲暇生活研究[D]. 何华莉.安徽大学 2006
[6]新生代农民工研究[D]. 朱永安.南京师范大学 2005
[7]餐饮业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D]. 熊红英.华中科技大学 2005
[8]现阶段中国城市居民社会流动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张星.浙江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60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60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