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生涯中断与结束后的社会保障 ——一个生命历程分析框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8:12
农民工已经占据城镇产业工人的主导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和女性农民工比重的不断上升,改变了农民工的群体结构,因此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愿望和需求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农民工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农民—市民”过程,其中职业生涯构成了其主要的生命轨迹,农民工的职业生涯状态包括职业开始、职业流动、职业中断和职业结束,不同的职业生涯状态会影响农民工不同的生存和生活状态。这种影响的大小跟农民工的个体禀赋和社会资本有关。本文从“生命历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出发,通过对调查样本的“年龄组效应”和“地理组效应”分析,分析农民工职业生涯中断与结束后的社会保障状况,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提出相关性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失业是农民工最频繁遭受的职业中断,43.9%的农民工有过失业经历,并且农民工对失业这种职业中断的控制具有一定维持自身劳动力再生产的理性,68.9%的农民工以短期失业为主;工伤是农民工较少遭受的职业中断,只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有遭受工伤,但也是对农民工影响最大的风险;疾病是农民工最害怕遭受的职业中断。农民工因为失业、工伤和疾病后所能获得的保障因为社会资本的差异而出现分化,而且他们职业中断...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由来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与理论分析框架
1.3 研究对象的选取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农民工的职业生涯
1.4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及其分析性假设
2.1 社会保障逻辑界定
2.2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2.3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分析性假设
2.3.1 个体性差异与农民工职业生涯分化的相关性假设
2.3.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差序格局假设
2.3.3 主体的非正式性保障偏好与重点性偏好假设
第三章 一般职业生涯中断后的社会保障
3.1 农民工失业后的社会保障
3.1.1 农民工失业的基本情况
3.1.2 农民工失业后的社会保障策略选择
3.1.3 个案分析:非正式性保障的支持与阻碍
3.1.4 农民工失业后的社会保障对策
3.2 农民工工伤后的社会保障
3.2.1 农民工对工伤的主观性体验
3.2.2 个案分析:社会保险——交与不交
3.2.3 农民工工伤的基本事实与保护
3.2.4 农民工工伤后社会保障的对策
3.3 农民工疾病后的社会保障
3.3.1 农民工医疗的意识倾向
3.3.2 个案分析:居住的空间结构与医疗意识倾向
3.3.3 农民工的医疗行动与支持
3.3.4 农民工疾病后社会保障的对策
第四章 特殊职业生涯中断: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4.1 女性时间与女性农民工的职业生涯
4.1.1 女性时间与职业生涯中断
4.1.2 女性农民工群体扩大
4.2 女性农民工对生育保险的认知
4.3 女性农民工生育性退出后的社会庇护
4.4 女性农民工生育期间社会保障的对策
第五章 职业生涯结束:农民工的养老保障
5.1 农民工养老保障的主观认识
5.2 农民工对养老保障的选择性安排
5.3 个案分析:散工们的归宿——去与留
5.4 农民工职业生涯结束后的养老保障对策
5.4.1 加大农民工社会养老宣传
5.4.2 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5.4.3 鼓励农民工以土地换养老保障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护研究[J]. 陈占江. 学术交流. 2008(11)
[2]农民工代表维权尴尬[J]. 叶祝颐. 百姓. 2008(10)
[3]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J]. 王斌. 现代商业. 2008(20)
[4]充分认识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重要性[J]. 王庆川,周静锋,黄存瑞. 卫生经济研究. 2008(06)
[5]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定位和构建原则[J]. 苏锦英,王欢. 医学与社会. 2008(06)
[6]农民工社会保障十大矛盾分析[J]. 肖云,杜毅.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5)
[7]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体系[J]. 张述文. 经济师. 2008(05)
[8]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构建[J]. 王扬铭. 商业时代. 2007(14)
[9]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 刘传江,程建林. 经济纵横. 2007(07)
[10]农民工:亦工亦农的新阶层[J]. 卢秉利,匡立波.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硕士论文
[1]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 罗遐.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2931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由来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与理论分析框架
1.3 研究对象的选取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农民工的职业生涯
1.4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及其分析性假设
2.1 社会保障逻辑界定
2.2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2.3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分析性假设
2.3.1 个体性差异与农民工职业生涯分化的相关性假设
2.3.2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差序格局假设
2.3.3 主体的非正式性保障偏好与重点性偏好假设
第三章 一般职业生涯中断后的社会保障
3.1 农民工失业后的社会保障
3.1.1 农民工失业的基本情况
3.1.2 农民工失业后的社会保障策略选择
3.1.3 个案分析:非正式性保障的支持与阻碍
3.1.4 农民工失业后的社会保障对策
3.2 农民工工伤后的社会保障
3.2.1 农民工对工伤的主观性体验
3.2.2 个案分析:社会保险——交与不交
3.2.3 农民工工伤的基本事实与保护
3.2.4 农民工工伤后社会保障的对策
3.3 农民工疾病后的社会保障
3.3.1 农民工医疗的意识倾向
3.3.2 个案分析:居住的空间结构与医疗意识倾向
3.3.3 农民工的医疗行动与支持
3.3.4 农民工疾病后社会保障的对策
第四章 特殊职业生涯中断: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4.1 女性时间与女性农民工的职业生涯
4.1.1 女性时间与职业生涯中断
4.1.2 女性农民工群体扩大
4.2 女性农民工对生育保险的认知
4.3 女性农民工生育性退出后的社会庇护
4.4 女性农民工生育期间社会保障的对策
第五章 职业生涯结束:农民工的养老保障
5.1 农民工养老保障的主观认识
5.2 农民工对养老保障的选择性安排
5.3 个案分析:散工们的归宿——去与留
5.4 农民工职业生涯结束后的养老保障对策
5.4.1 加大农民工社会养老宣传
5.4.2 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5.4.3 鼓励农民工以土地换养老保障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护研究[J]. 陈占江. 学术交流. 2008(11)
[2]农民工代表维权尴尬[J]. 叶祝颐. 百姓. 2008(10)
[3]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探讨[J]. 王斌. 现代商业. 2008(20)
[4]充分认识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重要性[J]. 王庆川,周静锋,黄存瑞. 卫生经济研究. 2008(06)
[5]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定位和构建原则[J]. 苏锦英,王欢. 医学与社会. 2008(06)
[6]农民工社会保障十大矛盾分析[J]. 肖云,杜毅.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5)
[7]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体系[J]. 张述文. 经济师. 2008(05)
[8]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构建[J]. 王扬铭. 商业时代. 2007(14)
[9]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 刘传江,程建林. 经济纵横. 2007(07)
[10]农民工:亦工亦农的新阶层[J]. 卢秉利,匡立波.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硕士论文
[1]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 罗遐.安徽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7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