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 ——基于甘肃省白银市兴水村的调研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9 23:42
中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极为巨大,而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农村也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至今日,土地已不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保障,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乡村,离开土地,在新的世界和新的领域寻求新的生活。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流动人口已经从1980年的200万增长到2010年的2.21亿,流动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数量的六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2011年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超过1亿人,占我国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已经达到66.9%。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外流动,今天的中国农村出现了许多可喜新的气象:农户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解放了,新型的乡村能人产生了,村庄治安环境好转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了,就连曾经紧张的干群关系也缓和了。但是,在看到这些新气象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也给当前的乡村治理带来种种挑战:农村留守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农村人才和资源流失问题,农村基层两委“虚置化”问题,计划生育政策难执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不利于我国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在...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的逻辑结构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5 实证调研简介
1.5.1 调查样本选取
1.5.2 调查进度安排
1.5.3 调查区域简介
1.5.4 调查样本分析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人口流动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乡村治理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3.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概况
3.1 基本概念界定
3.2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
3.2.1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人口流动概况
3.2.2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口流动概况
3.3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特征
3.3.1 农村人口的流出以青壮年为主
3.3.2 参与流动的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
3.3.3 流动人口以非正规就业为主
3.3.4 从家庭分离式流动转向家庭整体式流动
4. 乡村治理的一般情况
4.1 基本概念界定
4.1.1 治理的概念
4.1.2 乡村治理的概念
4.2 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
4.2.1 乡-行政村治理模式
4.2.2 人民公社制治理模式
4.2.3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
4.3 国外乡村治理概况
4.3.1 印度的乡村治理
4.3.2 法国的“权力让与”模式
4.3.3 韩国的新村运动
5. 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的正面影响
5.1 村民收入有显著增加
5.2 农民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5.3 产生了一些新的乡村精英
5.4 紧张的干群关系得到缓和
5.5 乡村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5.6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6. 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
6.1 留守人口的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
6.2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6.3 村庄公共管理陷入困境
6.3.1 村“两委”虚置化
6.3.2 外出人员的部分政治权利流失
6.4 留守人口问题凸显
6.4.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6.4.2 空巢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6.5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难度加大
7. 优化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
7.1 改变农业发展方式,
7.1.1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机械化
7.1.2 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7.2 引导人才回流,鼓励能人治村
7.2.1 合理引导农村人才回流
7.2.2 鼓励能人参与村庄治理
7.3 保障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
7.3.1 加强与流动人口的联系
7.3.2 调整村两委选举时间
7.3.3 为流动人口回乡选举提供经济支持
7.4 进行村庄整合,建立新型农村社区
7.5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
7.5.1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7.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5.3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
7.6 整合乡村其他社会资本,服务乡村治理
7.6.1 正确引导利用宗族规范
7.6.2 引导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 李剑秋.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1(03)
[2]社会变迁视域内的中国人口流动:60年回顾与思考[J]. 刘小敏,蔡婷玉. 江海学刊. 2009(05)
[3]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J]. 张登国,任慧颖. 理论学刊. 2008(07)
[4]新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 苟颖萍. 甘肃农业. 2008(05)
[5]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机制探析[J]. 彭智勇,王文龙. 理论探讨. 2006(04)
[6]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 王兴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7]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张呈琮. 人口研究. 2005(01)
[8]凤凰涅槃: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J]. 张富良,赵丰瑞.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9]社会资本、公民社会与发展[J]. 弗朗西斯·福山,曹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2)
[10]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 李强,唐壮. 社会学研究. 2002(06)
博士论文
[1]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 阎占定.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后农业税时代”中国农村乡镇社会治理模式研究[D]. 陈少勇.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 罗华荣.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尚平.山东大学 2011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研究[D]. 龚晓东.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010
[3]长沙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 王业平.湖南大学 2009
[4]能人主导的村庄治理结构[D]. 戴冰洁.浙江师范大学 2007
[5]社会转型视野中的乡村治理[D]. 吴克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精英流动与乡村治理[D]. 吴海燕.福建师范大学 2006
[7]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分化问题分析[D]. 何朝银.福建师范大学 2005
[8]中国城市农民工婚姻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晓玲.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79657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的逻辑结构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5 实证调研简介
1.5.1 调查样本选取
1.5.2 调查进度安排
1.5.3 调查区域简介
1.5.4 调查样本分析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人口流动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乡村治理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3.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概况
3.1 基本概念界定
3.2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
3.2.1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人口流动概况
3.2.2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口流动概况
3.3 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特征
3.3.1 农村人口的流出以青壮年为主
3.3.2 参与流动的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
3.3.3 流动人口以非正规就业为主
3.3.4 从家庭分离式流动转向家庭整体式流动
4. 乡村治理的一般情况
4.1 基本概念界定
4.1.1 治理的概念
4.1.2 乡村治理的概念
4.2 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进
4.2.1 乡-行政村治理模式
4.2.2 人民公社制治理模式
4.2.3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
4.3 国外乡村治理概况
4.3.1 印度的乡村治理
4.3.2 法国的“权力让与”模式
4.3.3 韩国的新村运动
5. 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的正面影响
5.1 村民收入有显著增加
5.2 农民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5.3 产生了一些新的乡村精英
5.4 紧张的干群关系得到缓和
5.5 乡村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5.6 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6. 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
6.1 留守人口的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
6.2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6.3 村庄公共管理陷入困境
6.3.1 村“两委”虚置化
6.3.2 外出人员的部分政治权利流失
6.4 留守人口问题凸显
6.4.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6.4.2 空巢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6.5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难度加大
7. 优化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
7.1 改变农业发展方式,
7.1.1 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业机械化
7.1.2 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7.2 引导人才回流,鼓励能人治村
7.2.1 合理引导农村人才回流
7.2.2 鼓励能人参与村庄治理
7.3 保障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
7.3.1 加强与流动人口的联系
7.3.2 调整村两委选举时间
7.3.3 为流动人口回乡选举提供经济支持
7.4 进行村庄整合,建立新型农村社区
7.5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
7.5.1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7.5.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5.3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
7.6 整合乡村其他社会资本,服务乡村治理
7.6.1 正确引导利用宗族规范
7.6.2 引导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J]. 李剑秋.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1(03)
[2]社会变迁视域内的中国人口流动:60年回顾与思考[J]. 刘小敏,蔡婷玉. 江海学刊. 2009(05)
[3]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J]. 张登国,任慧颖. 理论学刊. 2008(07)
[4]新时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 苟颖萍. 甘肃农业. 2008(05)
[5]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机制探析[J]. 彭智勇,王文龙. 理论探讨. 2006(04)
[6]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 王兴伦.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1)
[7]人口迁移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张呈琮. 人口研究. 2005(01)
[8]凤凰涅槃:农民—农民工—产业工人[J]. 张富良,赵丰瑞.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9]社会资本、公民社会与发展[J]. 弗朗西斯·福山,曹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2)
[10]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 李强,唐壮. 社会学研究. 2002(06)
博士论文
[1]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 阎占定.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后农业税时代”中国农村乡镇社会治理模式研究[D]. 陈少勇.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 罗华荣.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尚平.山东大学 2011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研究[D]. 龚晓东.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010
[3]长沙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 王业平.湖南大学 2009
[4]能人主导的村庄治理结构[D]. 戴冰洁.浙江师范大学 2007
[5]社会转型视野中的乡村治理[D]. 吴克伟.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精英流动与乡村治理[D]. 吴海燕.福建师范大学 2006
[7]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分化问题分析[D]. 何朝银.福建师范大学 2005
[8]中国城市农民工婚姻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晓玲.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7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79657.html